問答題
張林是一個對上網(wǎng)非常癡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買了一臺電腦在家中上網(wǎng)。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沒有表示反對,后來,他發(fā)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網(wǎng),連中午、晚上的休息時間也不放過,儼然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網(wǎng)蟲”,沉溺于互聯(lián)網(wǎng)上緊張、激烈的游戲、精美的圖片和無拘無束的網(wǎng)上聊天而無法自拔。
老師了解了這一情況后。并沒有全盤否定張林的上網(wǎng)行為,而是與他聊起了互聯(lián)網(wǎng),聊了比爾·蓋茨,充分肯定了他通過上網(wǎng)學習電腦技術的積極性,并通過交流近一步了解了張林上網(wǎng)的內(nèi)心世界。針對他的情況,老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加強與同學的交流。例如,讓他擔任小組長,在每天的收發(fā)、檢查作業(yè)、勞動值日的協(xié)調合作中,建立互幫互助的關系。第二,針對他喜歡電腦的特點,成立了計算機興趣小組,并讓他擔任組長,有計劃、有落實.定期給其他同學講解網(wǎng)絡知識。第三,俐用各種機會表揚他,與他溝通,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張林對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提出自已的見解,在班級工作中為老師出謀劃策,有活搶著干。
任課老師都反映張林像變了個人似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問答題
中學某班,有一伙小搗蛋,愛玩足球,為了玩球和看球賽,常常影響學習,有時還遲到,曠課,甚至幾次為了搶球和爭奪場地,與別的班學生發(fā)生)中突,針對這一問題,班主任組織這些小搗蛋成立了一個球隊,選了隊長,制定了隊規(guī),此后每天組織練球,在活動中練出了紀律、團結、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
用德育原則分析以上案例。問答題
韓國人十分重視青少年的養(yǎng)成教育,強調“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過設置“道德訓練教室”,對學生進行行為規(guī)范的訓練。僅禮節(jié)教育方面就具體包括:
(1)個人生活禮節(jié),如坐、立、走的姿勢,與人談話時的語調、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遞物品時的舉止;
(2)家庭生活禮節(jié),如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戚鄰里的禮節(jié);
(3)學校生活禮節(jié),如對老師、前輩、同窗的禮節(jié),上學、放學時的見面禮、告別禮;
(4)社會生活的禮節(jié),如在社會交往中的鞠躬禮、舉手禮、注目禮、對拜禮以及各種稱謂;
(5)國家生活禮節(jié),如國旗、國歌的禮節(jié)等。
問答題
不久前,阜成路中學的一場德育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德育課上播放剖腹產(chǎn)錄像,幾乎所有看到錄像的學生都在課堂上失聲痛哭——長期被忽視的現(xiàn)實被重新審視后,學生才第一次親身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記者在現(xiàn)場采訪的時候,看到一些學生流著眼淚后悔地反省:“以前我和媽媽吵架,她說生我的時候疼得直想死,我還不信,以為她在騙我。沒想到生孩子真的這么不容易,我不該那樣對我媽,以后回家我要天天幫她干活,不讓她那么累。”“我也是剖腹產(chǎn)生下來的,可長這么大,我從來沒孝敬過我媽,太不應該了,以后我再也不能在家當‘少爺’了。”……學生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悔悟引起了學校不少同齡人的共鳴,一些學生回家后特意為媽媽買了鮮花,有些學生還主動請纓每天幫媽媽洗碗。
問答題
有個學生,在老師上課板書時,常用兩手食指敲打桌沿,發(fā)出“噠噠聲”的響聲。雖然有老師警告說查出來要處分,可總是禁而不絕。后來,一位音樂老師找到了這個學生。他怯生生地站在老師面前,等待批評和處分。出乎預料的是老師不僅沒有責備他,反而笑著說:“你參加樂隊打鼓好嗎?”學生愣了,以為老師諷刺他,不敢答話。老師接著說:“學生樂隊缺一名鼓手,我覺得你有條件當。但是,你在上課時要認真聽課,遵守課堂紀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嗎?”學生點點頭,淚水卻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后來,這個學生敲鼓進步很快,上課也不再敲桌沿了。
閱讀上列案例材料,分析案例突出的德育原則。問答題
陶行知任育才中學的校長時,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磚頭砸同學,就將其制止,并責令其到校長室。等陶行知回到辦公室,見男生已在辦公室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塊糖給他:“這是獎勵給你的,因你比我按時來了。”接著又掏出一塊糖給男生:“這也是獎勵給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說明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行知又說:“據(jù)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塊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試用我國中小學常用的德育原則分析上面的德育案例,具體說明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哪些德育原則。問答題
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調皮鬼”,上課不專心,課后與同學追逐打鬧,花錢無節(jié)制,甚至連放學回家的車費都要向老師借。老師找他談話后他答應改過,但并無實際行動。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師,將如何運用有關德育知識來解決這一現(xiàn)實問題?問答題
開學不久,陳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楊朗有許多毛病。陳老師心想,像楊朗這樣的學生缺少的不是批評而是肯定和鼓勵。一次,陳老師找他談話說:“你有缺點,但你也有不少優(yōu)點,可能你自己還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吧,我限你在兩天內(nèi)找到自己的一些長處,不然我可要批評你了。”第三天,楊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陳老師,滿臉通紅地說:“我心腸好,力氣大,畢業(yè)后想當兵。”陳老師聽了說:“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心腸好,樂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這種人。你力氣大,想當兵,保家衛(wèi)國,是很光榮的事,你的理想很實在。不過當兵同樣需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需要有真才實學。”聽了老師的話,楊朗高興極了,臉上露出了微笑。
案例中陳老師在教育過程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則?問答題
一位家長在星期一發(fā)現(xiàn)兒子上學時磨磨蹭蹭,于是追問是怎么回事,孩子猶豫了半天才道出實情。原來在上個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師召開全班同學會議,用無記名的方式評選三名"壞學生",因有兩名同學在最近違反了學校紀律,無可爭議地成了"壞學生";而經(jīng)過一番評選,第三頂"壞學生"的帽子便落在兒子頭上。這個9歲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學選出了18條"罪狀"。當天下午年級組長召集評選出來的"壞學生"開會,對這三個孩子進行批評和警告,要求他們寫一份檢查,將自己干的壞事都寫出來,讓家長簽字,星期一交到年級組長手中。該家長當著孩子的面沒有表示什么,簽了字便打發(fā)孩子去上學了。隨后,她打通班主任的電話,詢問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說:"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壞的孩子,這是同學們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來的。"當她質疑這種方法挫傷孩子的自尊心時,老師卻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樹立的,不是別人給的",并說他們不認為這么做有什么不對,其目的也是為了孩子好。自從這個9歲的孩子被評選為"壞學生"后,情緒一直非常低落,總是想方設法找借口逃學。
問題:請用相關的德育原則對該班主任的做法進行評判。
問答題
下面是一位班主任老師的教學日記:我班的一位同學是從二年級直接升入四年級的跳級生,跳班后,仍是班內(nèi)學習的尖子,區(qū)里的幾次數(shù)學比賽他都取得了較好的名次。這個孩子聰明、性格內(nèi)向、深沉,但卻有些傲慢,常常看不起人。上課時誰要是答不上問題來,他總是輕蔑一笑,并且顯出極不耐煩的神情。我曾想過當場點名批評他,后來改變了主意。一次放學后,我留下了他,對他說:"這學期我們共學過多少形容笑的詞語?"他想了想說:"微笑、大笑、狂笑、冷笑、恥笑、譏笑,還有哈哈大笑。"我說:"同學在復述課文時,我看見你笑了,是嗎?"他點了點頭。我又繼續(xù)說:"你看用哪個詞形容你當時的笑合適呢?"他很敏感,臉紅了,低聲說:"譏笑,恥笑。"我說:"這兩個詞是什么意思?"他說:"由于看不起人而笑話人。"我說:"是呀,尊重別人是應該有的道德風尚,虛心才能使你進步得更快。"從此以后,他常常主動幫助后進生學習,上學期還被評為學校的"三好學生"。
問題:(1)這位班主任老師采用了何種德育方法?其基本含義是什么?
(2)對學生進行德育時,運用此方法應注意哪些方面的要求?
問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