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鍛煉學生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濱州某中學利用暑假到魯中山區(qū)開展了次登山旅行活動。閱讀材料和地圖。材料一:同學們從王村火車站分組出發(fā),設計了三個活動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鍛煉體能;方案二:徒手攀巖,試試膽量;方案三:參觀古廟,尋蹤文化。材料二:旅行地點的等高線地形圖。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圖中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390.5米
B.490.5米
C.590.5米
D.690.5米
讀等高線地形圖,錯誤的是()
A.可能爆發(fā)山洪的甲地,其地形部位是山谷
B.量得甲乙兩地圖上直線距離約1.5厘米,其實地距離為300米
C.小清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由西北向東南
D.若A地的氣溫為15℃,B地的氣溫則為13.8℃
A.等高線地形圖
B.平面地圖
C.分層設色地形圖
D.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
最新試題
方案一中同學們從出發(fā)地點到達大青山,山頂?shù)暮0胃叨却蠹s是()米以上。
方案二中能開展徒手攀巖,是因為沿途經(jīng)()(地形部位)。
老師告訴同學們:“圖上乙、丙、丁、戊四處等高線形態(tài)不一樣,分別表示不同的地形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觀察,看它們在地形上有什么區(qū)別?!眻D中乙、丙、丁、戊依次是指()
該島國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圖中還有哪里可能形成小溪流?請用虛線畫出其位置。
如果在C、D之間修建一條公路,有①②兩條路線方案。路線②比路線①具有的優(yōu)勢是()
某徒步旅行者在A地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迷路,當他發(fā)現(xiàn)一條小溪時,果斷地沿著小溪向下游前進并走出叢林脫險。他的做法是否正確?理由是?
三個方案中,你會建議體力較弱的同學選擇路線()(填數(shù)字),原因是()
右圖是沿甲乙線的地形剖面圖。根據(jù)因地制宜發(fā)展原則,a、b、c各地段最需要發(fā)展林業(yè)的是(),判斷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