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口.向母親乞討。這個乞丐很可憐,他的整條右手臂斷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蕩著,讓人看了很難受。我以為母親一定會慷慨施舍的,可是母親卻指著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氣地說:“我只有一只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 不愿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l,,母親不生氣,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說:“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母親,尖突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滑動兩下,終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磚來,一次只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累得氣喘如牛,臉上有很多灰塵,幾縷亂發(fā)被汗水濡濕了,斜貼在額頭上。母親遞給乞丐一條雪白的毛巾。乞丐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母親又遞給乞丐20元錢。乞丐接過錢,很感激地說:“謝謝你。”母親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的工錢。”乞丐說:“我不會忘記你的。”對母親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過了很多天,又有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前,向母親乞討,母親讓乞丐把屋后的磚搬到屋前,照樣給他20元錢。我不解地問母親:“上次你叫乞丐把磚從屋前搬到屋后,這次你又叫乞丐把磚從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磚放在屋后,還是放在屋前?”母親說:“這堆磚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樣。”我嘟著嘴說:“那就不要搬了。”母親摸摸我的頭說:“對乞丐來說,搬磚和不搬磚可就大不相同了。”此后還來過乞丐,我家那堆磚就被屋前屋后地搬來搬去。幾年后,有個很體面的人來到我家。他西裝革履,氣度不凡,跟電視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樣。美中不足的是,這個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邊是一條空空的衣袖,一蕩一蕩的。老板用一只獨手握住母親的手,俯下身說:“如果沒有您,我現在還是個乞丐;因為當年您教我搬磚,今天我才能成為一個公司的老板。”母親說:“這是你自己干出來的。”獨臂老板要把母親連同我們一家人遷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過好日子。母親說:“我們不能接受你的照顧。”“為什么?”“因為我們一家人個個都有兩只手。”老板堅持說:“我已經替你們買好房子了。”母親笑笑說:“那你就把房子送給連一只手都沒有的人吧。”
文中的“我”請求母親,不要讓乞丐搬磚頭了.母親卻說“對乞丐來說,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親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文章從哪些方面闡述了“主動”,請簡要概括。
文中的“我”請求母親,不要讓乞丐搬磚頭了.母親卻說“對乞丐來說,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親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中國模式最終一定會影響世界政治的游戲規(guī)則,豐富世界民主政治的內容和形式,西方模式也是一路走來,并最終成為強勢模式的,這很像學外語,如果你認為世界上只有英語好,那么你就永遠是學生,他永遠可以說你哪些地方不對,甚至打個不及格,現在中國崛起了,中文也自然會成為國際社會的強勢語言,你要和我交流,就要好好學習我的語言,盡量達到我的母語水平,好戲在后頭。從這段文字看來,作者想要表明的態(tài)度是()。
細胞外壁缺損在醫(yī)學上稱為缺壁型或L型菌,稱其為L型是由于該型菌最早發(fā)現于Lister研究所。以青霉素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例,在劑量充足、作用時間充分時,葡萄球菌因其細胞壁合成嚴重受阻,以致不能繁殖而死亡;若抗生素劑量不足或療程太短,葡萄球菌中有部分耐力強者,可以胞壁缺損形式保存下來,這種細胞稱為金黃色葡萄球菌L型。這些“體無完膚”的病菌依然可以繁衍后代,而且遲早還會修復成原先的病菌。事實上,凡是妨礙細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導致出現L型,常見的物理、化學、生物因子有抗生素、溶菌酶、補體、抗體、膽液等。各種病菌均可以以L型形式殘存下來。對文中“體無完膚”的含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色盲也能成為天文學家么?事實上。天文學家日常所分析的照片多數都是黑白的,我們在雜志和其他彩色印刷品上看到的五彩繽紛的天文照片,其實也是通過把多張望遠鏡拍攝的不同波段的黑白照片加工合成而來的。而且這些波段未必都在人類可見光的范圍內,所以即使對于視力正常的人來說,這些圖片也并非天體真正的顏色。下列說法與文意相符的是()。
聲音一般都是用“聽”來形容,文章第一段作者用“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這里為什么用“想著”?
體育競技摻入越來越多的經濟利益,會驅使一些人走向極端。雖然目前運動員的自然能力仍占主導,但是如果有一天科技手段足以超越自然賦予的力量,運動員在日常不需要嚴格訓練,而是通過儀器、手術來增強體質,這與駕駛著摩托車去參加百米競賽是否還有本質區(qū)別?這不僅是拋給體育界的問題,也將成為科學的兩難?!斑@不僅是拋給體育界的問題”中的“這”指的是()。
月亮貪圖什么好處,腹中竟有玉兔?后羿如何能得到不死仙藥,又為什么不把它藏好?一首1500字的《天問》里,詩人屈原竟然一口氣問了170多個問題,集中反映了2300年前的天文學知識。1000年后,唐代散文家柳宗元以《天對》來回應《天問》,“無極之極,莽彌非垠”,“東西南北,其極無方”,并揭示出“無中無旁”的宇宙因為沒有邊界,也就不存在所謂“中心”的科學道理。這段話旨在強調()。
曾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百歲老人袁曉園說:長壽其實沒有任何秘訣,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順其自然到百年,這就是我的養(yǎng)生之道。英國哲學家羅素活了98歲,從來也不認為長壽有什么秘訣,主張該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切順其自然。人體的差異性很大,健康雖有一定之規(guī),但沒有什么一成不變的養(yǎng)生之道和長壽秘訣。對這段文字理解準確的是()。
“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逼渲?,“我們的弟兄”指什么?為什么稱之為“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