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小麗,女,19歲,某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從小母親就一直在外打工,跟母親很少有交流,寄宿在姨媽家。覺得自己是個麻煩、累贅,故打小就少言寡語,也從沒有過表姐妹們一般的嬉鬧、撒嬌。中學的學習還算不錯,但覺得不是自己的功勞,都是老師優(yōu)秀的結(jié)果;高考算順利,但也覺得是自己的運氣好。來到大學后,感到大學里的同學個個都比自己強。計算機比同學差很多,外語就更不用說,口語、聽力差得厲害,同學連聽都聽不懂。而且,大學強調(diào)全面發(fā)展,同學們都能說、能寫、會交際、會唱歌跳舞,體育運動也很棒,還有很多特長,自己卻一點特長都沒有。學的是機械專業(yè),雖然成績還好,但自認為就是學得再好,動手能力也不行,絕對無法勝任以后職業(yè)世界的要求。就這樣,小麗上課沒有精神,情緒十分低落,也覺得活著沒有意義,還要花費母親辛苦打工的錢,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而且,也不和任何人交往。小麗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

A.情緒方面
B.行為方面
C.認知方面
D.意向方面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2.多項選擇題大二男生張三,屢次在考試中出現(xiàn)不及格。輔導員問其原因時,張三總是回答:“老師出的題目太難”,或“我都認真復習了,但老師出題太偏”,或“沒地方看書,寢室和教室都太吵,圖書館位子又太少”。而輔導員從其他同學處了解到的情況則是:“他在談戀愛,根本沒看他看什么書?!苯處熢谶\用歸因理論分析學生狀況時,應(yīng)把握歸因理論的精髓()。

A.有助于了解學生心理活動發(fā)生的因果鏈
B.有助于分析學生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與個性差異
C.有助于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jié)果預測個體在相同或相似情況下可能產(chǎn)生的學習行為
D.并非“放之四海皆準”,要本著客觀、科學的態(tài)度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