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大先生 趙威 ①先生姓凌,有絕活兒,能把戲里的場景搬到木頭上,一塊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讓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園三結義”還是“三英戰(zhàn)呂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②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間逃荒來的。凌木匠來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頭最短的時候。北風裹挾著雪片,在空中橫掃。風雪中,先是一根打狗棍進了三叔家的院門,繼而是一個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進來的,破衣舊絮,褡褳掛在肩頭,趿拉著一雙單布鞋的腳,有一只似乎受了傷,纏著破布條。正在院里喂雞的三嬸,委實被嚇著了,以為大白天撞到鬼。剛要喊人,“鬼”卻先開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給口水喝吧。”三嬸仔細一瞧,只見他端著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從那里發(fā)出來的。三叔三嬸看他可憐,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過夜。凌木匠望著三叔三嬸的眼睛變得渾濁了。天亮后,他見磨坊里堆著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這家要蓋房。就對三叔說,他會做木工,可以幫忙。三叔尋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讓他試試吧。沒想到,凌木匠的手藝精得很,不但會做門窗,還會木雕,窗欞花飾、門簪頌語,好看極了。就這樣,凌木匠留在了我們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先生。 ③后來,村里人知道他不光有好手藝,還裝著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理小學缺個先生。于是,他就成了凌先生?!笆炙嚾恕痹诖迦丝谥懈裢庾鹳F,而凌先生的尊貴,一部分來自他的手藝,一部分來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藝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稱他為“大先生”。 ④大先生活兒細,字兒好,可悶頭做活兒可以,寫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學問也便像茶壺里的餃子,倒不出來。而大先生卻總認為自己的理兒多,不光要講個“知其然”,還要講個“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講越糊涂,化簡單為復雜了。漸漸地,就不受娃們待見,老是捉弄他。 一開始,大先生氣得直跺腳,罵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來,習慣了,也便沒了火氣,只顧講他的,哪管下面亂成一鍋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總是跟我們講,歷代風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還是半個。他說李白一半是詩,一半是酒,他最討厭喝酒,也便只佩服半個李白了。 ⑤大先生喜歡講唐詩,尤其是李白的詩?!按睬懊髟鹿?,疑是地上霜?!贝笙壬f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欄。說這話時,身為木匠的大先生顯得頗有把握。我們卻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欄呢?每次我們一笑,他就一窘,嗓門提高了,說:“你們想想,床在屋里,窗戶是木頭的,還貼著紙,哪會看得見月光?在院子里,就著月光,看到井欄,才會思鄉(xiāng),背井離鄉(xiāng)嘛!” ⑥講到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頭望著窗外,我們也停止了議論,只有窗外不知誰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著。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變得渾濁。然后,他又扭過頭來,說:“這是思歸之辭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聲,“‘死鬼之詞’,大先生罵李白是個死鬼哩……”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靈感,我站起來說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點點頭,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⑦農(nóng)村撤點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幾十年的書,一下子閑下來,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兒。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國家針對民辦教師的新政策出臺后,給他補上了退休待遇。頭次領到工資,他就跑到支書家里,說:“我教書時,每月不到300塊,現(xiàn)在不教了,怎么還拿3000塊呢?不能白拿這錢?!敝畹溃骸皣业恼?,拿著!”大先生的眼睛又渾濁起來。 ⑧后來,大先生用每月領到的錢設了助學金,村里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他就贊助一筆。直到有一天,他心滿意足地躺進自己打制的棺材。 ⑨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辭?!?,其中一條寫:“床,井上圍欄?!?/p> 選文《大先生》結尾言簡意豐,獨具匠心。談談這一結尾的妙處。
大先生 趙威 ①先生姓凌,有絕活兒,能把戲里的場景搬到木頭上,一塊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讓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園三結義”還是“三英戰(zhàn)呂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②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間逃荒來的。凌木匠來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頭最短的時候。北風裹挾著雪片,在空中橫掃。風雪中,先是一根打狗棍進了三叔家的院門,繼而是一個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進來的,破衣舊絮,褡褳掛在肩頭,趿拉著一雙單布鞋的腳,有一只似乎受了傷,纏著破布條。正在院里喂雞的三嬸,委實被嚇著了,以為大白天撞到鬼。剛要喊人,“鬼”卻先開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給口水喝吧?!比龐鹱屑氁磺疲灰娝酥麓筛鬃拥氖治嬖谛乜?,哀求就是從那里發(fā)出來的。三叔三嬸看他可憐,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過夜。凌木匠望著三叔三嬸的眼睛變得渾濁了。天亮后,他見磨坊里堆著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這家要蓋房。就對三叔說,他會做木工,可以幫忙。三叔尋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讓他試試吧。沒想到,凌木匠的手藝精得很,不但會做門窗,還會木雕,窗欞花飾、門簪頌語,好看極了。就這樣,凌木匠留在了我們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先生。 ③后來,村里人知道他不光有好手藝,還裝著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理小學缺個先生。于是,他就成了凌先生?!笆炙嚾恕痹诖迦丝谥懈裢庾鹳F,而凌先生的尊貴,一部分來自他的手藝,一部分來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藝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稱他為“大先生”。 ④大先生活兒細,字兒好,可悶頭做活兒可以,寫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學問也便像茶壺里的餃子,倒不出來。而大先生卻總認為自己的理兒多,不光要講個“知其然”,還要講個“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講越糊涂,化簡單為復雜了。漸漸地,就不受娃們待見,老是捉弄他。 一開始,大先生氣得直跺腳,罵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來,習慣了,也便沒了火氣,只顧講他的,哪管下面亂成一鍋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總是跟我們講,歷代風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還是半個。他說李白一半是詩,一半是酒,他最討厭喝酒,也便只佩服半個李白了。 ⑤大先生喜歡講唐詩,尤其是李白的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贝笙壬f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欄。說這話時,身為木匠的大先生顯得頗有把握。我們卻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欄呢?每次我們一笑,他就一窘,嗓門提高了,說:“你們想想,床在屋里,窗戶是木頭的,還貼著紙,哪會看得見月光?在院子里,就著月光,看到井欄,才會思鄉(xiāng),背井離鄉(xiāng)嘛!” ⑥講到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頭望著窗外,我們也停止了議論,只有窗外不知誰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著。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變得渾濁。然后,他又扭過頭來,說:“這是思歸之辭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聲,“‘死鬼之詞’,大先生罵李白是個死鬼哩……”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靈感,我站起來說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點點頭,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br /> ⑦農(nóng)村撤點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幾十年的書,一下子閑下來,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兒。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國家針對民辦教師的新政策出臺后,給他補上了退休待遇。頭次領到工資,他就跑到支書家里,說:“我教書時,每月不到300塊,現(xiàn)在不教了,怎么還拿3000塊呢?不能白拿這錢。”支書命令道:“國家的政策,拿著!”大先生的眼睛又渾濁起來。 ⑧后來,大先生用每月領到的錢設了助學金,村里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他就贊助一筆。直到有一天,他心滿意足地躺進自己打制的棺材。 ⑨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辭?!?,其中一條寫:“床,井上圍欄。”
大先生 趙威 ①先生姓凌,有絕活兒,能把戲里的場景搬到木頭上,一塊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讓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園三結義”還是“三英戰(zhàn)呂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②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間逃荒來的。凌木匠來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頭最短的時候。北風裹挾著雪片,在空中橫掃。風雪中,先是一根打狗棍進了三叔家的院門,繼而是一個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進來的,破衣舊絮,褡褳掛在肩頭,趿拉著一雙單布鞋的腳,有一只似乎受了傷,纏著破布條。正在院里喂雞的三嬸,委實被嚇著了,以為大白天撞到鬼。剛要喊人,“鬼”卻先開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給口水喝吧?!比龐鹱屑氁磺疲灰娝酥麓筛鬃拥氖治嬖谛乜?,哀求就是從那里發(fā)出來的。三叔三嬸看他可憐,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過夜。凌木匠望著三叔三嬸的眼睛變得渾濁了。天亮后,他見磨坊里堆著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這家要蓋房。就對三叔說,他會做木工,可以幫忙。三叔尋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讓他試試吧。沒想到,凌木匠的手藝精得很,不但會做門窗,還會木雕,窗欞花飾、門簪頌語,好看極了。就這樣,凌木匠留在了我們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先生。 ③后來,村里人知道他不光有好手藝,還裝著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理小學缺個先生。于是,他就成了凌先生。“手藝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貴,而凌先生的尊貴,一部分來自他的手藝,一部分來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藝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稱他為“大先生”。 ④大先生活兒細,字兒好,可悶頭做活兒可以,寫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學問也便像茶壺里的餃子,倒不出來。而大先生卻總認為自己的理兒多,不光要講個“知其然”,還要講個“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講越糊涂,化簡單為復雜了。漸漸地,就不受娃們待見,老是捉弄他。 一開始,大先生氣得直跺腳,罵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來,習慣了,也便沒了火氣,只顧講他的,哪管下面亂成一鍋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總是跟我們講,歷代風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還是半個。他說李白一半是詩,一半是酒,他最討厭喝酒,也便只佩服半個李白了。 ⑤大先生喜歡講唐詩,尤其是李白的詩?!按睬懊髟鹿?,疑是地上霜?!贝笙壬f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欄。說這話時,身為木匠的大先生顯得頗有把握。我們卻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欄呢?每次我們一笑,他就一窘,嗓門提高了,說:“你們想想,床在屋里,窗戶是木頭的,還貼著紙,哪會看得見月光?在院子里,就著月光,看到井欄,才會思鄉(xiāng),背井離鄉(xiāng)嘛!” ⑥講到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頭望著窗外,我們也停止了議論,只有窗外不知誰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著。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變得渾濁。然后,他又扭過頭來,說:“這是思歸之辭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聲,“‘死鬼之詞’,大先生罵李白是個死鬼哩……”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靈感,我站起來說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點點頭,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⑦農(nóng)村撤點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幾十年的書,一下子閑下來,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兒。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國家針對民辦教師的新政策出臺后,給他補上了退休待遇。頭次領到工資,他就跑到支書家里,說:“我教書時,每月不到300塊,現(xiàn)在不教了,怎么還拿3000塊呢?不能白拿這錢?!敝畹溃骸皣业恼撸弥?!”大先生的眼睛又渾濁起來。 ⑧后來,大先生用每月領到的錢設了助學金,村里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他就贊助一筆。直到有一天,他心滿意足地躺進自己打制的棺材。 ⑨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辭?!罚渲幸粭l寫:“床,井上圍欄?!?/p>
選文《大先生》第②⑥⑦段共三次寫到大先生眼睛的“渾濁”,請分別說出“渾濁”流露出他內心怎樣的情感。 (1)凌木匠望著三叔三嬸,眼睛變得渾濁了。 (2)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變得渾濁。 (3)大先生的眼睛又渾濁起來。
(1)對三叔三嬸的感激。 (2)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3)對國家給他補上退休待遇的感動、激動。
大先生 趙威 ①先生姓凌,有絕活兒,能把戲里的場景搬到木頭上,一塊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讓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園三結義”還是“三英戰(zhàn)呂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②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間逃荒來的。凌木匠來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頭最短的時候。北風裹挾著雪片,在空中橫掃。風雪中,先是一根打狗棍進了三叔家的院門,繼而是一個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進來的,破衣舊絮,褡褳掛在肩頭,趿拉著一雙單布鞋的腳,有一只似乎受了傷,纏著破布條。正在院里喂雞的三嬸,委實被嚇著了,以為大白天撞到鬼。剛要喊人,“鬼”卻先開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給口水喝吧?!比龐鹱屑氁磺疲灰娝酥麓筛鬃拥氖治嬖谛乜?,哀求就是從那里發(fā)出來的。三叔三嬸看他可憐,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過夜。凌木匠望著三叔三嬸的眼睛變得渾濁了。天亮后,他見磨坊里堆著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這家要蓋房。就對三叔說,他會做木工,可以幫忙。三叔尋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讓他試試吧。沒想到,凌木匠的手藝精得很,不但會做門窗,還會木雕,窗欞花飾、門簪頌語,好看極了。就這樣,凌木匠留在了我們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先生。 ③后來,村里人知道他不光有好手藝,還裝著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理小學缺個先生。于是,他就成了凌先生?!笆炙嚾恕痹诖迦丝谥懈裢庾鹳F,而凌先生的尊貴,一部分來自他的手藝,一部分來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藝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稱他為“大先生”。 ④大先生活兒細,字兒好,可悶頭做活兒可以,寫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學問也便像茶壺里的餃子,倒不出來。而大先生卻總認為自己的理兒多,不光要講個“知其然”,還要講個“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講越糊涂,化簡單為復雜了。漸漸地,就不受娃們待見,老是捉弄他。 一開始,大先生氣得直跺腳,罵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來,習慣了,也便沒了火氣,只顧講他的,哪管下面亂成一鍋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總是跟我們講,歷代風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還是半個。他說李白一半是詩,一半是酒,他最討厭喝酒,也便只佩服半個李白了。 ⑤大先生喜歡講唐詩,尤其是李白的詩?!按睬懊髟鹿?,疑是地上霜?!贝笙壬f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欄。說這話時,身為木匠的大先生顯得頗有把握。我們卻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欄呢?每次我們一笑,他就一窘,嗓門提高了,說:“你們想想,床在屋里,窗戶是木頭的,還貼著紙,哪會看得見月光?在院子里,就著月光,看到井欄,才會思鄉(xiāng),背井離鄉(xiāng)嘛!” ⑥講到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頭望著窗外,我們也停止了議論,只有窗外不知誰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著。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變得渾濁。然后,他又扭過頭來,說:“這是思歸之辭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聲,“‘死鬼之詞’,大先生罵李白是個死鬼哩……”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靈感,我站起來說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點點頭,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br /> ⑦農(nóng)村撤點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幾十年的書,一下子閑下來,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兒。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國家針對民辦教師的新政策出臺后,給他補上了退休待遇。頭次領到工資,他就跑到支書家里,說:“我教書時,每月不到300塊,現(xiàn)在不教了,怎么還拿3000塊呢?不能白拿這錢?!敝畹溃骸皣业恼?,拿著!”大先生的眼睛又渾濁起來。 ⑧后來,大先生用每月領到的錢設了助學金,村里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他就贊助一筆。直到有一天,他心滿意足地躺進自己打制的棺材。 ⑨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辭?!?,其中一條寫:“床,井上圍欄。”
大先生 趙威 ①先生姓凌,有絕活兒,能把戲里的場景搬到木頭上,一塊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讓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園三結義”還是“三英戰(zhàn)呂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②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間逃荒來的。凌木匠來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頭最短的時候。北風裹挾著雪片,在空中橫掃。風雪中,先是一根打狗棍進了三叔家的院門,繼而是一個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進來的,破衣舊絮,褡褳掛在肩頭,趿拉著一雙單布鞋的腳,有一只似乎受了傷,纏著破布條。正在院里喂雞的三嬸,委實被嚇著了,以為大白天撞到鬼。剛要喊人,“鬼”卻先開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給口水喝吧。”三嬸仔細一瞧,只見他端著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從那里發(fā)出來的。三叔三嬸看他可憐,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過夜。凌木匠望著三叔三嬸的眼睛變得渾濁了。天亮后,他見磨坊里堆著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這家要蓋房。就對三叔說,他會做木工,可以幫忙。三叔尋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讓他試試吧。沒想到,凌木匠的手藝精得很,不但會做門窗,還會木雕,窗欞花飾、門簪頌語,好看極了。就這樣,凌木匠留在了我們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先生。 ③后來,村里人知道他不光有好手藝,還裝著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理小學缺個先生。于是,他就成了凌先生。“手藝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貴,而凌先生的尊貴,一部分來自他的手藝,一部分來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藝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稱他為“大先生”。 ④大先生活兒細,字兒好,可悶頭做活兒可以,寫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學問也便像茶壺里的餃子,倒不出來。而大先生卻總認為自己的理兒多,不光要講個“知其然”,還要講個“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講越糊涂,化簡單為復雜了。漸漸地,就不受娃們待見,老是捉弄他。 一開始,大先生氣得直跺腳,罵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來,習慣了,也便沒了火氣,只顧講他的,哪管下面亂成一鍋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總是跟我們講,歷代風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還是半個。他說李白一半是詩,一半是酒,他最討厭喝酒,也便只佩服半個李白了。 ⑤大先生喜歡講唐詩,尤其是李白的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說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欄。說這話時,身為木匠的大先生顯得頗有把握。我們卻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欄呢?每次我們一笑,他就一窘,嗓門提高了,說:“你們想想,床在屋里,窗戶是木頭的,還貼著紙,哪會看得見月光?在院子里,就著月光,看到井欄,才會思鄉(xiāng),背井離鄉(xiāng)嘛!” ⑥講到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頭望著窗外,我們也停止了議論,只有窗外不知誰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著。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變得渾濁。然后,他又扭過頭來,說:“這是思歸之辭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聲,“‘死鬼之詞’,大先生罵李白是個死鬼哩……”不知從哪冒出來的靈感,我站起來說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點點頭,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⑦農(nóng)村撤點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幾十年的書,一下子閑下來,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兒。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國家針對民辦教師的新政策出臺后,給他補上了退休待遇。頭次領到工資,他就跑到支書家里,說:“我教書時,每月不到300塊,現(xiàn)在不教了,怎么還拿3000塊呢?不能白拿這錢。”支書命令道:“國家的政策,拿著!”大先生的眼睛又渾濁起來。 ⑧后來,大先生用每月領到的錢設了助學金,村里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他就贊助一筆。直到有一天,他心滿意足地躺進自己打制的棺材。 ⑨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辭?!罚渲幸粭l寫:“床,井上圍欄。”
單項選擇題
塑料有了復雜變形記憶 ①一只折疊好的“紙船”放到熱水里,短短幾秒鐘,它重新舒展又收縮,變形成了一只“鳥”??茖W家說,他們曾在紙船中植入過“鳥”的形狀記憶,溫度讓它恢復了記憶。這張“紙”,是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研發(fā)團隊最新研發(fā)的一種新型的形狀記憶塑料。 ②新型形狀記憶塑料,學術上稱為形狀記憶聚合物,是一類能夠固定臨時形狀并且在外界刺激下恢復到初始形狀的智能材料。 ③為什么這種塑料能被植入復雜“形狀記憶”呢?傳統(tǒng)的形狀記憶塑料,從永久形狀變成臨時形狀發(fā)生的是彈性形變,從微觀看,分子之間的連接關系并未斷裂。而研發(fā)者在設計這種新型形狀記憶材料的過程中,加入了一種可交換共價鍵,重組分子間的連接關系。這就意味著整個分子網(wǎng)絡可以被重新組合,就像很多分子手拉手在跳一支“集體舞”。當處于較高的溫度時,分子之間相互“換手”,找到了新的伙伴,產(chǎn)生了新的“隊形”,也就是塑性形變產(chǎn)生永久記憶。當處于較低溫度時,分子之間不會“放手”,無論怎么折疊,都是彈性形變產(chǎn)生的臨時形狀。 ④而正是這種“換手”,讓新型的形狀記憶塑料具備了不斷被植入復雜形狀記憶的性能。更重要的是植入新形狀的過程不是“擦除”之前的永久形狀,而是將新形狀疊加到其中,這種特殊的性能使其實現(xiàn)了形狀記憶累積。 ⑤利用新型記憶塑料的形狀累積效應,可以制備目前加工方法無法實現(xiàn)的復雜形狀。在此之前,傳統(tǒng)的記憶塑料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飲料瓶包裝、電線制作等。但因受制于模具制造的限制,不能實現(xiàn)從簡單的臨時形狀變成復雜的永久形狀。 ⑥新型記憶塑料的這種“簡單變復雜”,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例如,利用這種材料制成心臟支架,當它到達植入“目的地”以后,再舒展成為一個復雜的三維形狀。從材料本身而言,這項技術已經(jīng)較為成熟,科學家期待這一材料能早日應用于生物醫(yī)療等領域。 ⑦變形在自然界很普遍,也很多樣,捕蠅草的捕蠅、向日葵的轉向等都是經(jīng)典的例子。自然界的這些變形現(xiàn)象給研發(fā)團隊的研究帶來了很多啟示。他們的研究方向基本集中在多功能智能高分子材料,尤其偏重在外界刺激下能變形的材料。研發(fā)團隊還希望在智能高分子的合成過程中,引入數(shù)字化概念,即通過電腦控制實現(xiàn)高分子合成中的功能控制。 ⑧對于智能材料的研究,我國這些年進步很大,不少研究已經(jīng)達到國際水平,個別方向甚至處于領先地位。但總體而言,我們的很多研究還是禁錮于傳統(tǒng)思維,顛覆性的概念太少,這一點隨著觀念的改變正逐漸改善。
A.在較低溫度時,折疊新型形狀記憶塑料,發(fā)生的是彈性形變。 B.傳統(tǒng)的記憶塑料已被廣泛應用于飲料瓶包裝、電線制作等,但因受制于模具制造的限制,不能實現(xiàn)從簡單的臨時形狀變成復雜的永久形狀。 C.研發(fā)團隊從捕蠅草的捕蠅、向日葵的轉向等自然界的變形現(xiàn)象中獲得很多啟示。 D.我國對于智能材料的許多研究,不僅達到了國際水平,而且處于領先地位。
家風傳統(tǒng)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之基 ①家,不僅是一種情感牽掛,更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精神起點。家風猶如家庭成員的精神紐帶,是道德品質的世代積累,是嘉言懿行的代際沉淀,流風余韻,代代不絕,成為一個人精神成長的母體??梢哉f,家風傳統(tǒng)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之基。 ②家風對領導干部而言,是砥礪品行、干事創(chuàng)業(yè)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針。成長于克勤克儉、崇儉抑奢的家風環(huán)境,自會多一份厲行節(jié)儉、反對浪費的主動;沭浴著謙虛謹慎、律己以嚴的家教熏陶,也會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覺。相反,如果家風不正、家教不嚴,或是急功近利,或是沒規(guī)沒矩,或是愛慕虛榮,很難想象在這樣環(huán)境中長大的人會嚴以用權、實以謀事、動遵法度。這樣看來,家風影響著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價值追求,進而影響人的事業(yè)成就。 ③穿越治亂興替的歷史風煙,多少盛世繁華只留下“而今安在哉”的感慨,而家風傳統(tǒng)卻延綿不衰,給予一代代仁人志士建功立業(yè)的精神動力。浙江錢家自五代吳越國開國君主錢镠開始,一個家族綿延1000多年,尤其在近代涌現(xiàn)出錢學森、錢三強、錢鐘書等眾多精英人物,見證著家風傳承的力量。晚清曾國藩被譽為清代“中興第一名臣”,生活簡樸、勤政自律,得益于“有子孫有田園,家風半耕半讀,但以箕裘承祖澤”的家教熏陶。“有好家才能走得遠”,好的家風如同無聲的教誨,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讓人銘刻在心、受益終生。 ④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沒有好的家風家教,既難以清白做人,也無法專心做事。劉鐵男教兒子“做人要學會走捷徑”,當兒子開始弄權斂財,他自己怎么可能秉公用權?蘇榮縱容家庭成為“權錢交易所”,他自己如何獨善其身、專心做事?而像個別“官二代”“富二代”表現(xiàn)出的精神空虛、盲目炫富,莫不與家風不正、家教不嚴有關。由此可見,家風純正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源源不斷的正能量,家風腐化則是為人處世難以承受的負資產(chǎn)。 ⑤有人曾探討,四大古文明為何只有中國文明綿延至今?結論是“可能中國人特別重視家教”。中國人的家,是《靜夜思》里的中天明月、《楓橋夜泊》時的夜半鐘聲,更是孔鯉過庭的聲聲教誨、岳母刺字的泣血箴言。美滿的家庭、嚴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風,成就更好的個體,亦能匯聚成更好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