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體系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其中充滿著力量與利益的博弈。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qū)中。各種族集團實際上以完全與世隔絕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從那時起,它們才終于聯(lián)系在一起,無論是南非的布須曼人、有教養(yǎng)的中國官吏,還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亞人。因此,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根據(jù)人民版《歷史·必修Ⅱ》整理
材料三:有近代意義的“最惠國待遇”濫觴于17世紀的歐洲?!?860年英法通商條約的簽訂,使現(xiàn)代意義的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才真正誕生。在最惠國原則發(fā)展歷史上的一個相當長時期內,相互無條件的最惠國原則只是通行于“(基督教)文明國家之間”的規(guī)則,有些最惠國條款明文把第三國寫作“其他基督教國家”。
——《“最惠國待遇”的源流及其他》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19世紀末,面對西方列強虎視眈眈,清政府有何對策?其結果如何?
材料一新航路開辟航線圖中線路1、線路2的開辟者分別是誰?他們的活動給歐洲和亞非美洲分別帶來什么重大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對世界市場有何影響?
據(jù)估計,400年間,從非洲運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萬人,死于獵奴戰(zhàn)爭和販運途中的黑人,約為此數(shù)的5倍,整個奴隸貿易使非洲喪失的人口中,60%是運往美洲而損失和犧牲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
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中,主要的促進因素應包括()①殖民活動的拓展②工業(yè)革命的進行③國際貿易的擴展④交通運輸?shù)倪M步
依據(jù)材料二分析,同陸上絲綢之路相比,海上絲綢之路有哪些相對突出的特點?有學者認為,在世界航海史上,歐洲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大于中國的絲綢之路。請結合史實說明該觀點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