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讀書的意義俞平伯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其實是對一樁事情的兩種看法。游歷者,活動的書本。讀書則日臥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對面,乃廣義的游覽?,F(xiàn)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幾萬里路不算什么,讀萬卷書的日見其少了。當然有種種的原因,最淺顯的看法是讀書的動機、環(huán)境、空氣無不缺乏。講到讀書的真意義,于擴充知識以外兼可涵詠性情,修持道德,原不僅為功名富貴做敲門磚。即為功名富貴,依日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讀書,更無須借光圣經(jīng)賢傳,甚至于愈讀書會愈窮,這無怪不喜歡讀書,懂得怎樣讀的人一天一天的減少了。讀書空氣的稀薄,讀書種子的稀少,互為因果循環(huán)?,F(xiàn)在有一些人,你對他說身心性命則以為迂闊,對他說因果報應(yīng)則以為荒謬,對他說風花雪夜則以為無聊。不錯,是迂闊,荒謬,無聊。你試問他,不迂闊,不荒謬,不無聊的是啥?他會有種種漂亮的說法。但你不可過于信他,他只是要錢而已。文言謂之好利。好利之心壓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說:"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以義為利是遙遠的古話。退一步說,以名為利。然名利雙收,話雖好聽,利必不大。唯有不恤聲名地干,以利為利,始專而且厚。道德名譽的觀念本多半從書本中來,不恤聲名與不好讀書亦有相互的關(guān)聯(lián)。在這一味好利的空氣中尋求讀書樂,豈不難于上青天,除非我們把兩者混合。假如我們能夠立一種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祿之途必出于讀書,近乎從前科舉的辦法,這或者還有人肯下十栽寒窗的苦工。嚴格說來,這已失卻讀書的真正意義,何況這制度的確立還遙遙無期。
(1)作者認為讀萬卷書的人很少,原因是"讀書的動機、環(huán)境、空氣無不缺乏",這里的"空氣"具體指什么?
(2)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說"嚴格來說,這已失卻讀書的真正意義",這樣說的理由是什么?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問答題"老師,還記得小飛嗎?我至今不明白他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您?難道只因為他家殺了豬,沒有送您一些肉嗎?那次,小飛感冒了,吃了藥之后上課犯困,您就借題發(fā)揮,在寒風凜冽的冬日,讓小飛去外面罰站;而自己卻若無其事關(guān)上門,在溫暖的教室里繼續(xù)面色平靜地講課。您知道您的做法讓我們多傷心嗎?后來,小飛重感冒住院一個星期,您卻沒有一點愧疚之意,竟然說,這樣不守紀律的學(xué)生就該給他點教訓(xùn)。小飛的父親來校了,給您帶來了幾支人參,您終于笑逐顏開,不再難為小飛了。可是老師,您知道那人參是怎么來的嗎?那是小飛的父親在工地上干了兩個月之后,用賺來的工錢給小飛臥病在床的母親買來補身體的。評三好學(xué)生了,評上的人能保送上重點高中。你頻繁地家訪,在經(jīng)過吃吃喝喝的比較之后,決定推薦小勇,盡管他是班里后幾名的學(xué)生,并且常違反校規(guī)校紀,是紀檢專欄上的’常駐代表’。老師,請您不要再濫用您的權(quán)力了!還我們一方凈土吧!"(1)請分析此案例中教師的主要問題及危害。(2)對于學(xué)生"犯困"和班級評"三好"這樣的事,作為教師,你認為應(yīng)怎樣對待?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