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長室,記者提出見識下實驗班學生的成績單,校長滿足了記者的要求,拿出了該校學生的“八寶袋”——“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是一種由學校統(tǒng)一制作的、可以體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材料袋。
袋內可以裝學生的操行成績單、期末考試試卷、平時考查成績最高的試卷、最好的作文或周記、最滿意的寫字作業(yè)或英語口語錄音、美術作業(yè)或創(chuàng)作畫、小論文、小制作或其他獲獎材料,甚至是學生自己、家長、教師認為可以反映學生素質提高的有關材料。
簡而言之,成長記錄袋就是學生一個學期的大“成績單”。它在年初發(fā)給學生,由學生自己保存,并整理本學年的有關材料,下學年初交給老師保存。這樣,每位學生結業(yè)時就有五六袋足以證明自己的素質材料了。
問題:
“成長記錄袋評價法”有哪些優(yōu)點,有哪些不足?在當前你認為是否可行?
最新試題
張嘯這次考試成績非常差,老師找他談話時,他分析近期由于喜歡上班內一名女同學,上課經常開小差,學習不夠努力。這種歸因屬于()。
高老師是一名青年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解教學活動的效果,除學校統(tǒng)一舉行的期中和期末考試外,他還會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作出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屬于()。
李老師告訴明明,這次考試他的成績在班上屬于是中等水平,還需要繼續(xù)努力。這種評價屬于()。
田老師結束公開課后,對這節(jié)課進行了回顧,查缺補漏,這種教學反思的方法屬于()。
測驗法、調查法和觀察法是評價時收集信息資料的方法,關于它們的闡述最恰當?shù)氖牵ǎ?/p>
下面是某實驗小學一名教師對學生的一則評語:默默無聲的你,總是踏踏實實地干著,拾紙屑、發(fā)本子——凡是小隊長的工作,你總是搶先完成;每當看到你高高舉起小手,大膽地發(fā)言,老師真為你高興;帶病堅持學習,又讓老師為你擔心;每次看到你難受的樣子,老師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個要強的孩子。這則評語主要體現(xiàn)了()。
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是()提出的。
一個測驗能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稱為測驗的()。
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的評價模式是()。
下列哪種情況不屬于教師常用的反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