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選擇題
A.平視B.俯視C.仰視D.斜視E.掃視
A.拆除商標B.勿過分暴露C.兼顧舉止D.襯衣外穿
A.套裙必須合身B.可適度開叉C.最長不超過腳踝處D.最短應(yīng)在坐下時裙子向上縮離膝蓋不超過10cm
A.保留商標B.不挽不卷C.少裝東西D.三色原則
A.溝通功能B.美化功能C.規(guī)范功能D.協(xié)調(diào)功能
單項選擇題
A.用紙巾掩住口部進行B.用一只手掩住口部進行C.長時間叼著牙簽D.用過的牙簽妥善存放不再使用
A.冷盤B.頭盤C.熱飲D.果盤
A.起身相迎,面帶微笑,點頭致意,用雙手接住。B.接過名片后,應(yīng)將名片上的內(nèi)容從頭到尾默讀一遍,并記住對方的姓名。C.應(yīng)將名片謹慎地放入名片夾、褲子口袋或公文包內(nèi)。D.在接受了他人的名片后,應(yīng)當立即向?qū)Ψ交剡f一張自己的名片。
A.含笑B.微笑C.輕笑D.開懷大笑
A.尊重原則B.入鄉(xiāng)隨俗原則C.以對方為中心原則D.自律原則
問答題
1960年9月26日,在芝加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一個電視直播間里,總統(tǒng)候選人理查德·尼克松和約翰·肯尼迪站在攝像機和聚光燈前,進行了美國總統(tǒng)競選歷史上第一次電視辯論。尼克松當時是美國副總統(tǒng),肯尼迪不過是馬薩諸塞州一名資歷尚淺的參議員,此前許多人認為這將是一場一邊倒的競賽——經(jīng)驗老到的尼克松肯定會勝出。但電視屏幕改變了一切。雖然大多數(shù)的電臺聽眾認為第一場辯論雙方打成平手并看好尼克松獲勝,但電視觀眾卻給出了另一個答案:肯尼迪出乎意料地贏得了七千萬電視觀眾的心。盡管雙方都為這次辯論作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電視屏幕上,卻出現(xiàn)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蒼白憔悴的尼克松PK健康陽光的肯尼迪。當時尼克松剛動過膝蓋手術(shù),臉色蒼白,身體消瘦,還發(fā)著燒;肯尼迪則剛剛參加完加州競選活動,膚色呈古銅色,活力四射。上臺前,兩人都拒絕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頂級化妝師的服務(wù)。后來有消息稱,這位聲稱自然上鏡的肯尼迪被他的助手團隊精心修飾了一番。而尼克松則因傷痛體重減輕了十磅,他沒聽從電視導演的規(guī)勸換一套合身的西裝,因此顯得衣服寬長松垮,衣領(lǐng)肥大,再加上西裝顏色與臺上的背景近乎一致,更突顯出他膚色蒼白。在辯論前的兩周接受沃爾特·克朗凱特采訪時,尼克松說“即使我可以在上電視前30秒內(nèi)刮一遍胡子,出鏡時仍然會有胡茬?!蹦峥怂蓻]有很好的修飾臉上的胡茬,只是簡單抹了點從藥店買來的“懶漢剃須”(Lazy Shave)粉試圖遮蓋。然而,在錄制現(xiàn)場影室燈的照射下,尼克松出了不少汗,“懶漢剃須”粉被汗水沖出隱隱約約的溝痕。次日,《芝加哥每日新聞》(Chicago Daily News)的標題赫然:“電視化妝師毀了尼克松嗎?”當年參加現(xiàn)場直播的桑德爾·范奴克回憶說:“我注意到副總統(tǒng)嘴唇附近滿是汗?jié)n,肯尼迪則非常自信,光彩照人。”在辯論中,肯尼迪直視攝像機鏡頭回答每一個問題,而尼克松則將視線更多投向現(xiàn)場的記者,這看上去似乎像是在逃避公眾的眼神。這對于被嘲諷為“?;^的迪克”(Tricky Dick)的尼克松來說無異于致命一擊。盡管在此后的三場辯論中尼克松盡量修復第一場的殘局,但為時已晚。一個半月后,美國人的投票數(shù)創(chuàng)下歷史紀錄。正如所預測的那樣,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肯尼迪以49.7%對49.5%極其微弱的優(yōu)勢贏得了選舉。據(jù)民意調(diào)查顯示,超過一半的選民受到了電視辯論的影響,而6%的人聲稱是電視辯論使他們作出最后的決定。事后肯尼迪也表示,如果沒有電視辯論,他很難入主白宮。也許是這次失利在尼克松心里投下了太長的陰影,在1968年和1972年的總統(tǒng)選舉中他都拒絕參加電視辯論。幾年后,這場角逐的失敗者著書《六次危機》(Six Crises),承認了辯論的重要性以及當年的致命失誤:“我應(yīng)謹記,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