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原發(fā)于左右肝管匯合部至膽總管下端的肝外膽管惡性腫瘤
B.預后極差,手術切除的平均生存率僅為13個月
C.大體形態(tài)分為管壁浸潤型、結節(jié)型、腔內乳頭狀型
D.高分化腺癌在膽管癌中最多見,可占2/3以上
E.較早發(fā)生淋巴轉移和血行轉移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單純膽囊切除術:NevinⅠ、Ⅱ期者,單純膽囊切除及膽囊床外1cm×2cm肝組織切除
B.膽囊癌根治性切除術:NevinⅡ、Ⅲ、Ⅳ期者,切除包括膽囊、距膽囊床周圍3cm肝葉楔形切除和淋巴結清掃,若切除肝Ⅳ、Ⅴ段則更合理
C.膽囊癌擴大根治術:NevinⅣ、Ⅴ期可根治者,切除包括肝段、肝外膽管、胰十二指腸
D.姑息性手術:NevinⅤ期無法根治者,施行阻塞以上膽管引流,盡量考慮作內引流
E.以上都是
A.乳頭狀腺癌
B.黏液腺癌
C.印戒細胞癌
D.多核巨細胞癌
E.低分化癌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E.Ⅴ期
A.女性多見,50歲以上者占82%
B.結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膽囊癌伴存膽囊結石者占80%以上
C.組織病理學主要為腺癌,鱗癌、混合癌者少見
D.轉移方式主要為血行轉移,其次淋巴轉移
E.早期無特異性表現(xiàn),早期診斷困難,一經確診多為晚期
A.屬于膽囊常見的良性腫瘤
B.無惡變傾向
C.可合并膽囊炎或膽囊結石
D.乳頭狀腺瘤可發(fā)生出血、壞死
E.通常直徑為0.5~2cm,可單發(fā)或多發(fā)
最新試題
進一步治療是()。(提示纖維十二指腸鏡提示“膽道蛔蟲癥”,試行纖維十二指腸鏡取蟲,但未成功?;颊吒雇闯掷m(xù)不緩解,并逐漸出現(xiàn)高熱、上腹部壓痛和肌緊張,WBC升至14.8×109/L。)
最佳手術的方案應是()。
術后最易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是()。
如膽道探查后放置T形管,拔T形管時間一般應在術后()。
最可能的診斷是(提示患者皮膚、鞏膜黃染逐漸加深,TBil130μmol/L,DBil112μmol/L,WBC16.5×109/L,血淀粉酶及腹部X線片正常。B超檢查見膽總管直徑1.5cm,內有多枚強回聲的光團,肝內膽管無明顯擴張,膽囊壁飽滿,膽囊內可見多發(fā)強回聲的光團伴聲影。()
確診的首選檢查是()。
首選的檢查方式為()。
最可能的診斷是(提示TBil175μmol/L,DBil152μmol/L,抗線粒體抗體(-),CA19-9(-)、CEA(-)。MRCP示:左右肝管匯合處及肝內膽管管腔多發(fā)狹窄,但表面平滑;肝內膽管的分支減少、僵直。()
該患者膽道壓力超過多少時即出現(xiàn)黃疸()。
若行B超檢查,觀察重點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