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中庸》認為人可以從兩條途徑得到完善,一是發(fā)掘人的內(nèi)在天性,稱為“尊德性”;二是通過對外部世界的求知,以達到人的內(nèi)在本性的發(fā)揚,稱為“道問學”。這兩條途徑是()。
A.相依并進,相輔相成
B.相矛盾
C.相中和
D.相抑制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大學》篇中?!懊髅鞯隆钡哪康木褪菫榱艘ǎ?/a>
A.親民
B.治民
C.為民
D.富民
2.單項選擇題《傳習錄》是他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分為上、中、下卷。是一部儒家簡明而有代表性的()著作。
A.哲學
B.文學
C.歷史
D.社會學
3.單項選擇題“中庸”的核心思想是()。
A.中立
B.平庸
C.中和
D.保守
4.單項選擇題“致知之途有二:曰學曰思”語出()
A、《習性諸論》
B、《書院》
C、《尚書引義》
D、《四書訓義》
5.單項選擇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認為知行是()。
A.兩回事
B.一回事
C.兩截
D.不相干
最新試題
以下關于“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的表述正確的是()。
題型:多項選擇題
儒家所建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傳承譜系蘊含了“內(nèi)圣外王”的思想。
題型:判斷題
《太史公自序》一文中透露,司馬遷是哪里人?()
題型:單項選擇題
宋明理學的終極價值追求討論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史學界曾經(jīng)有這樣一種說法:“東周以上無信史”。也就是說東周以前沒有可靠的歷史記載,這個觀點的主要錯誤在于研究歷史()。
題型:單項選擇題
以下關于“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家國一體”觀念,其淵源可追溯至西周時期,具體指()。
題型:多項選擇題
孟子認為陳仲子因為保持自己的風骨,不惜離群索居,是能夠抵御衣食住行之小,卻失卻人倫之大。
題型:判斷題
中國古代戲劇到了什么時期才得以成型?()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中庸》最重視“誠”,但其實道家也講“誠”,請問“精誠”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哪部經(jīng)典?()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