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碑
我說的是人民英雄紀(jì)念碑。
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莊嚴(yán),雄偉,壯觀,像一個有著漢白玉肌膚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門廣場。其時,瞻仰者絡(luò)繹不絕,如半凝滯的河水緩緩流淌。我比他們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塊石頭。
它正面的題詞,我細細地讀;它背面的碑文,我細細地讀;它底座上的浮雕,我也一一細細地看了。題詞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實了我對它們的記憶。
忘不了的還有,離開的時候,見石欄桿前,一喜盈盈的少婦,抱著一個牙牙學(xué)語的孩子,少婦抬抬下巴指點,孩子伸出豆芽般的小手,撫摸石欄桿上突出的圓柱。它使我怦然心動。剎那間,昨天,今天,明天,一齊在我心頭涌現(xiàn)。我不由再次仰起頭:彼蒼者天,此碑豐哉!豐碑千丈!
后來,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門廣場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見紀(jì)念碑。不過,有時是細看,有時只是掃那么一眼。然而,終因看的次數(shù)數(shù)也數(shù)不清了,那碑上毛澤東的題詞,那碑上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手書的碑文,不敢說可以倒背如流,起碼是牢牢地記在心里了。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對它們的體會彌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灣,我竟發(fā)現(xiàn),我并沒有讀懂!
南泥灣有一個泉,叫作九龍泉,泉上小亭如開花的濃陰,掩映著一座烈士紀(jì)念碑。那是當(dāng)年王震同志率領(lǐng)的三五九旅,在這兒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時立下的。多年的風(fēng)雨剝蝕,那碑身已經(jīng)有些殘破。周圍一片靜寂,只看見幾個默默耕作的農(nóng)民。碑前也只站著我和陪同我的一個同志。碑如蒼茫天邊的古老星體,我倆是衛(wèi)星一和衛(wèi)星二,繞著它運行。
它的正面,像個儲得滿當(dāng)當(dāng)?shù)你U字架。它的背面,也像個儲得滿當(dāng)當(dāng)?shù)你U字架。整個碑上,是字的堆積,字的重疊,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樣的烈士的名字!我的呼吸急促起來。啊,一個旅歷年就犧牲了這么多的戰(zhàn)士!
泉水如泣如訴。
陪同者告訴我,年前,一位烈士的親屬從南方來,趴在碑上查找烈士的名字,整整找了半個小時,都沒有找見。他說,假若讓他到一個團的營房挨著門找人,也該找到了。
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沒有數(shù),只是粗估了一下;然后我將目光投向前邊開闊的川道。我在想:要是把每一個名字都復(fù)活為一個血肉之軀,那么,他們足足可以把多半條川道站滿!要是他們又像開誓師會那樣齊聲高呼,那么,這條川道將震響著多么恢宏的一片聲音!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紀(jì)念碑。我以前實在沒有讀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從字面上讀讀就行了嗎?它的背后還有什么呢?難道不是銘刻著的密密麻麻重重疊疊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觸目驚心比森林還要遼闊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數(shù)目,不是幾十萬,不是幾百萬,而是幾千萬!要是把那些名字也都復(fù)活為血肉之軀,那么,天安門廣場是站不下的。加上東西長安街也是站不下的。就是把偌大的北京城擠得房倒屋塌,也擺不下他們的巨大陣容!他們的人數(shù),是要比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公民還要多的!然而,為了締造我們的幸福生活,這么多、這么多的英雄兒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
這一層,看起來淺顯,但卻是不易讀出來的最基本的東西。
讀書往往要讀注釋,才能讀得懂。讀碑也需要注釋。南泥灣的九龍泉烈士紀(jì)念碑,是人民英雄紀(jì)念碑的一條極好的注釋。
現(xiàn)在完全讀懂了么?
不敢說。但起碼,每看見人民英雄紀(jì)念碑,心中便升騰起一股悲壯感和使命感;起碼不會因為人生道路的漫長,口袋里的什么東西丟了,也發(fā)現(xiàn)不了;起碼不會在某一天,摔了跤,眼鏡也打碎了,抬頭望望,說天安門廣場的那個環(huán)繞著浮雕的高大建筑,只是一個美麗的裝飾。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翻譯句子。 (1)奈何憂崩墜乎? (2)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
聯(lián)系《燈》上下文,簡要賞析“來到江邊,天已經(jīng)完全暗下來,江和天似乎連接到一塊兒了,只能聽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濤聲。”這句話。
杞人憂天的故事,諷刺了生活中的哪一類人?這個成語的含義與哪一句俗語大致相同?
《疫苗》這篇文章圍繞“疫苗”這說明對象,依次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結(jié)合《燈》這篇文章內(nèi)容,寫出你對“要做燈塔發(fā)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魚身上的光!”這句話的理解,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wù)勀銓Υ说母形颉?/p>
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則寓言的大意。
解釋字義。 (1)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憫(2)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病 (3)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趨 (4)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舍
文嫂這一形象與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在性情氣質(zhì)上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兩人悲劇命運的根源卻不同。請簡要分析這種相似與不同。
這則寓言故事給了你什么啟示?
第⑨段中,“此刻,在異鄉(xiāng)的夜里,我眼眶全濕”請聯(lián)系《原諒》全文,展開合理想象,描寫 “我”此刻復(fù)雜的心理活動。(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