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簡答題】

1.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絡不僅是人類改造世界的工具,也是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網絡文化改變著現代人的生存、生活方式,其內容的無限性、信息的豐富性、形式的新穎性、視角的直觀性等,都極大地吸引著廣大青少年,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有積極啟示,也有消極影響。作為社會中最活躍、最敏感的知識接受者的大學生,由于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正處于走向成熟而又尚未真正成熟的階段,面對眾多的挑戰(zhàn),一部分大學生感到困惑、迷茫,沉酒于“網上世界”,導致學業(yè)受阻、心理障礙等,這些負面影響已成為學校、家長、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2.全球化時代網絡文化具有雙重效應:一方面,全球化為網絡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推進了全球文化的轉型與躍升;另一方面,網絡文化的“無政府”以及“自由化”傾向,也給全球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帶來傷害,因而也給全球文化帶來了更為復雜的問題和現象。它弱化了青少年的民族意識;導致青少年犯罪行為增多;影響青少年學業(yè)和身體健康;不僅如此,還在某種程度上造成青少年人格缺陷,因為網上交往是一種以網絡為媒介,以文字符號為載體的間接交往。交往的虛擬性,使人們不必遵守現實生活中的交往規(guī)則,也不必承擔違反交往規(guī)則而承擔的責任,人們可以暢所欲言,甚至可為所欲為,極易導致青少年對人際交往的道德標準的模糊,易產生對現實中的人的不信任,從而淡漠現實生活中與親屬、鄰居、同學之間的感情關系。
3.網絡文化以其特有的開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異質性、無政府性和虛擬性迎合了青少年崇民主、自由、平等的價值觀。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但同時它又是虛擬的世界,從這個角度看,網絡又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網絡世界中人與人的交往與現實社會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交往范圍更廣、關系更加平等等優(yōu)點,可以使人們更好地互相溝通。一進入網絡,就有機會與陌生人相識,并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流,猶如身臨其境。這種虛擬世界比現實世界自由,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創(chuàng)造網絡中的自我角色或隨意欺騙他人,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際關系的信任危機。
4.網絡文化的快速發(fā)展,為傳播信息、學習知識、宣傳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給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能否積極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聯(lián)網,能否真正使互聯(lián)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途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關系到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關系到國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全局。
認真閱讀以上資料,用150-200字的篇幅概括目前我國網絡文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答案: 我國網絡文化建設面臨政府管理缺位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第一,我國網絡文化的“無政府”和“自由化”給民族文化帶來傷害,給世...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問答題

【簡答題】

近日,山東、廣東等地連續(xù)發(fā)生3起學生遭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導致受害人猝死或自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案件發(fā)生后,公安部高度重視,即組織山東、江西、福建、廣東、海南、江蘇、四川等地公安機關開展偵查。目前,3起案件全部告破,28名犯罪嫌疑人落網,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因為個人信息泄露而被詐騙的新聞仍在增加,最新一例是,因騙子冒充公檢法,清華一老師被電信詐騙1760萬元。
應該說,徐玉玉之死形成了一次持續(xù)的輿論風暴。這是多年來個人信息保護缺失,個人信息“裸奔”,人們不斷遭遇騷擾詐騙后的一次總爆發(fā),是一起標志性事件。
但標志性事件,未必有標志性意義。迄今為止,徐玉玉事件的價值似乎僅局限于形成輿論共鳴,促使警方迅速偵辦案件,提醒公眾學習“防騙大法”,而對個人信息安全的深層叩問、反思,也僅限于媒體和專家,一些政府部門還沒有完全動起來。
據有關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電信詐騙案就高達59.9萬起,造成經濟損失222億元,詐騙從業(yè)人員多達160萬人,“年產值”1100億元,已經形成龐大的黑色產業(yè)鏈。不僅個人,包括公安機關,學校,甚至電信運營商,都對個人信息安全的巨大漏洞束手無策,任憑公眾成為透明人,在與詐騙分子的交鋒中,全靠運氣躲避。
請簡要分析,我國電信詐騙屢禁不止的原因?

答案: 原因:
第一,詐騙犯罪的增多我覺得是由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刑事犯罪規(guī)律所決定的。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當前中國正...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