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具體-序列型
B.具體-隨機型
C.抽象-序列型
D.抽象-隨機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合作性教學情境
B.真實情境
C.問題情境
D.模擬真實情境
A.進行立體模擬
B.進行平面模擬
C.呈現(xiàn)動態(tài)過程
D.進行交互作用
A.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xiàn)出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
B.組成自己的學習小組,遇到問題能自己解決
C.在不同情況下去應用所學的知識
D.根據(jù)自身行為的反饋信息,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A.學習需要分析
B.學習主體分析
C.學習內容分析
D.學習者分析
A.情景
B.策略
C.資源
D.問題
最新試題
需要是指對學生的()與學生的實際狀況之間的差異。
1962年,教育心理學家格拉則提出()的概念,其基本原理是根據(jù)預先明確說明的行為來衡量學習者的學習成績。
1967年,斯克里文提出了()的概念,這種在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有助于對處于開發(fā)階段的教材進行改進,也可以用于對教學方案和教學過程進行分析。
光學媒體主要是指借助于光學成像原理來傳遞()的一類教學媒體。
“能運用幾何語言規(guī)范地寫出對頂角性質的推理過程”屬于布魯姆認知目標中的“綜合”層次。
電視攝像時,為了要表現(xiàn)某一龐大實驗裝置的完整結構,我們應該采用的拍攝景別是()
在課程教學開始前的評價活動稱為()
PowerPoint中,通過點擊一些文字從而實現(xiàn)頁面間的超鏈接跳轉,這類設置超鏈接的方式是()
CAI課件的設計與制作流程包括課件策劃、()和課件制作。
1919年,我國開始有人使用幻燈機進行教學活動,這類似于美國的視覺教育,可以認為是中國教育技術的起步。1936年,我國學者使用()的概念概括了這種使用電影機、幻燈機等現(xiàn)代化的聲、光、電設備進行教育和教學活動,并于1983年改稱為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