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基床:應輸入基床的幾何信息,應對基床表層、基床底層等進行建模,定位信息,建模幾何精度宜為1mm;模型應包含基床表層及底層的厚度、寬度、表面積、體積、材料類型、壓實要求等
B.擋土墻:應輸入墻的幾何信息,建模幾何精度宜為5mm;可不建挖基、回填、反濾層、伸縮縫、沉降縫等子實體模型
C.土釘墻:應輸入墻的幾何信息、定位信息,建模幾何精度宜為2mm;不得用面板模型簡化
D.錨固樁:應輸入樁身的幾何信息、定位信息,建模幾何精度宜為1mm;可不建立鋼筋信息,可不建樁井、鎖口、護壁、拆除、抹面等進模型
E.骨架護坡:應輸入護坡的幾何信息、定位信息,可按薄面簡化建模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明挖基礎:53-12 20 20 05
B.抗震支座:53-12 30 20
C.勁性骨架:53-12 10 68
D.超前管棚:53-14 10 08 10
E.仰拱襯砌:53-14 10 25 20
A.宜采取分類與分塊相結合的數(shù)據(jù)組織方式
B.應對鐵路工程要素模型中的模型進行分級、分類或分區(qū),進行分區(qū)應以合并為主
C.對于線狀的鐵路鐵軌模型宜采用獨立組裝模型進行拼接組成線狀模型
D.鐵路工程要素模型的三維空間位置與姿態(tài)應依據(jù)模型的幾何尺寸與建模間隔,將線路中心進行等距劃分進行計算
E.鐵路大場景數(shù)據(jù)中的鐵路工程要素模型應通過視點位置與姿態(tài)、視線方向等信息,自動調(diào)度與裝載多細節(jié)層次的DEM、DOM及鐵路設施三維模型
A.規(guī)劃階段DLG比例尺為1:50000
B.預可研階段DLG比例尺為1:10000、1:50000
C.初步設計階段DLG比例尺為1:1000(城軌站場)、1:2000、1:5000(隧道)、1:10000
D.施工圖設計階段DLG比例尺為1:1000(城軌站場)、1:1500、1:3000(隧道)、1:1000
E.施工工法模擬及造價控制階段DLG比例尺為1:500、1:2000
A.鐵路GIS信息模型應包括鐵路工程特征要素的幾何、屬性(語義)、紋理三類信息,否則可視為不滿足交付要求
B.交付的鐵路GIS信息模型包含的信息量應小于同階段相對應的鐵路BIM信息模型,當采用由BIM設計模型轉換得到的GIS信息模型時,應完成語義融合和幾何簡化兩方面的處理
C.鐵路GIS信息模型的具體內(nèi)容應參照CRBIM1001—2014《鐵路工程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1.0版)》中對鐵路工程要素類型定義和劃分的相關要求進行組織,最高粒度不宜超過構件層次
D.交付的鐵路GIS信息模型應采用通用數(shù)據(jù)格式,地形模型可采用地圖服務的方式交付,以方便交付需方使用各類GIS平臺進行無縫集成
E.作為交付成果,各類鐵路GIS信息模型的格式應統(tǒng)一為一個格式
A.中粗砂厚
B.壓實系數(shù)K
C.地基系數(shù)K30
D.無側限抗壓強度
E.動態(tài)變形模量E伏特d
最新試題
在建筑節(jié)能設計中,應根據(jù)()確定建筑物的窗墻面積比。
建筑節(jié)能設計中,對建筑物的智能化控制系統(tǒng)的要求是為了()
在夏熱冬暖地區(qū),建筑的隔熱措施主要是()
下列哪種建筑節(jié)能技術可以利用空氣能()
在建筑節(jié)能設計中,應根據(jù)()確定建筑物的通風量。
下列哪種建筑節(jié)能技術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建筑節(jié)能設計中,應根據(jù)()確定建筑物的節(jié)能設計方案。
建筑節(jié)能設計中,對建筑物的節(jié)能改造應包括()
下列哪種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最好()
下列哪種建筑朝向在冬季最有利于節(ji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