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愿殊方。是以九家之說,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譬猶水大,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相成也?!兑住吩唬骸疤煜峦瑲w而殊途,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jīng)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狈浇袢ナゾ眠h,道術(shù)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藝之術(shù),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節(jié)選自《漢書·藝文志·諸子略》)
*十家,指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小說等十家。九家,指除小說家以外的九家。
A.諸子“九家”學說和“六經(jīng)”殊途同歸,同等重要。
B.統(tǒng)治者對諸子“九家”應(yīng)該不分軒輊,兼收并蓄。
C.統(tǒng)治者對諸子“九家”擇善而從,則有助于治國理政。
D.諸子“九家”在最終目標與主要內(nèi)容上都是一致的。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愿殊方。是以九家之說,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譬猶水大,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相成也。《易》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苯癞惣艺?,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jīng)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圣久遠,道術(shù)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藝之術(shù),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節(jié)選自《漢書·藝文志·諸子略》)
*十家,指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小說等十家。九家,指除小說家以外的九家。
A.道術(shù)廢失,無處追尋,這諸子“九家”的學說不比民間留存的更勝一籌嗎?
B.道術(shù)廢失,沒有必要去追尋,這諸子“九家”的學說不還存在于民間嗎?
C.道術(shù)廢失,無處追尋,這諸子“九家”的學說不還存在于民間嗎?
D.道術(shù)廢失,沒有必要去追尋,這諸子“九家”的學說不比民間留存的更勝一籌嗎?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愿殊方。是以九家之說,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譬猶水大,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相成也。《易》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苯癞惣艺撸魍扑L,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jīng)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狈浇袢ナゾ眠h,道術(shù)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藝之術(shù),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節(jié)選自《漢書·藝文志·諸子略》)
*十家,指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小說等十家。九家,指除小說家以外的九家。
A.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政:通“征”,征伐。
B.窮知究慮,以明其指。指:通“旨”,宗旨。
C.雖有蔽短,合其要歸。蔽:掩蓋。
D.方今去圣久遠。去:距離,間隔。
東西方文明的融合
歐洲文化以希臘哲學為傳統(tǒng),經(jīng)過與基督文化的長期撞擊、辯論,融會貫通,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中國文化,以儒道為傳統(tǒng),經(jīng)過與佛教的撞擊、辯論,融會貫通,成為儒道釋合流的有機體系。由此可見,任何一種文化,無論中西,都不是單一的來源,是由幾個源泉匯流而成的。至于希臘文化本身,如何從埃及、波斯、巴比倫文化吸收養(yǎng)分,成長壯大,則又是個有趣的問題。
經(jīng)過千年以上的撞擊、融合過程,不論西方文化還是中國文化,都已相當成熟、嚴密、充實、完備,甚至給人以銅墻鐵壁、堅不可摧之感。然而,無論多么莊嚴宏偉、自成體系的文化殿堂,其深層次的大門永遠是敞開的。因為任何文化,只要是“活”的,有“生命力”的,都是“開放”的,都會不斷地從外部吸收營養(yǎng)。
在吸收西方文化方面,我們中國人曾經(jīng)付出過慘痛的代價,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得更加成熟,更有分辨力了。當下的中國文化,正在積極努力“吞噬”著西方文化中的營養(yǎng)成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許多原本是西方的東西,已經(jīng)在我們的生活中司空見慣,諸如西服、油畫、影視等。以哲學來說,西方普通的哲學用語,不但進入我們的學術(shù)界,有的已成了日常用語,像“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幾乎成了中國人的“口頭禪”。當然,這跟我國幾十年來的改革開放以及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密切相關(guān)。
西方文化也在吸收世界上其他文化的精華,不斷豐富、發(fā)展自己,其中包括與中國文化的溝通。世界上各種文化的關(guān)系,誠如費孝通先生所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不應(yīng)是文明的沖突,而應(yīng)是文明的融合。
(據(jù)葉秀山《西方哲學研究中心的中國視角》改寫)
A.西方文化之間可以實現(xiàn)融合,而東西方文化之間只可能是激烈的沖突。
B.東西方文化之間的融合是必然趨勢,但是在融合中彼此都會有得有失。
C.文化融合是文化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其結(jié)果是全世界最終只有一種文化。
D.文化融合是指文化之間的碰撞,其結(jié)果是強勢文化“吞噬”弱勢文化。
最新試題
下列表述符合王安石的散文風格的有 ()
有代表作《女神》,并且是自由體詩的首創(chuàng)者之一的作家是徐志摩。
歐·亨利的一生富于傳奇性,當過藥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甚至坐過監(jiān)獄,并由此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他的作品構(gòu)思新穎,語言詼諧,以“出人意料的結(jié)尾”聞名,美國文學界稱之為“歐·亨利式的結(jié)尾”;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有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
宋代詞人的文學主張中,“詞別是一家”是李清照提出的?!耙栽姙樵~”是辛棄疾提出的,詞是隨著隋唐燕歌的流播,由詩歌與音樂結(jié)合而產(chǎn)生的一種新興格律詩?!耙晕臑樵~”是蘇軾提出的,他成功的將辭賦古文的章法、句式、以及議論對話等具體手法移植于詞,為散文藝術(shù)與詞體創(chuàng)作之間打通了道路,擴大了詞法。
中國古代短篇文言小說的頂峰之作是《聊齋志異》,在創(chuàng)作上繼承了六朝志怪小說、唐傳奇和《史記》傳記文學的傳統(tǒng)。
余秋雨的《鄉(xiāng)愁》選取“郵票”“船票”、“墳?zāi)埂?、“海峽”四個意象,把鄉(xiāng)愁主題所包含的親情,愛情,鄉(xiāng)情等融合為一,內(nèi)涵卻極為沉重。
曹禺的《雷雨》塑造人物形象中,有資產(chǎn)階級特征的封建家庭的家長是周樸園。
余秋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創(chuàng)作文化散文,后集結(jié)為《文化苦旅》,其中有名的篇目是《都江堰》。
下列作品屬于朱自清創(chuàng)作的有()
對《湘夫人》這首詩的理解,正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