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自古以來,橋頭就是折柳送別的最佳所在。在那細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詩人王摩詰在灞橋頭與友人依依相別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似海的深情,不僅讓橋下的流水為之動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們仰慕不已,歷盡人生坎坷的南宋詩人姜白石過垂虹橋時詩興大發(fā):“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小橋,演繹了幾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
②然而,小橋上佇立最多的應是無盡的離愁吧?“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板橋,霜橋,不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種鄉(xiāng)愁的具象。而馬致遠的秋思小令,更是道盡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懷。眼前是小橋流水的幽雅環(huán)境和安居其間的人家,而自己的故鄉(xiāng)卻還在山重水復的迢迢遠方,不正襯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發(fā)的羈旅愁思?
③當然,小橋還是一種閑適與靜遠。你看那位歸隱詩人,當他帶月荷鋤歸,又在橋下清且淺的溪水里濯足,洗去躬耕的汗塵與勞累,洗去一腔曠達的胸臆,然后邀鄰呼友,或斗酒吟詩,或手揮五弦,目送歸鴻。小橋載著他陶然自樂的心境,栽著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與氣節(jié)。
④就這樣,小橋成了人生的各種象征,成為一幅幅千古不朽的詩畫。這里,除了小橋本身的古樸、空靈的氣質(zhì),還因為小橋總是與流水舟楫、漁歌號子,以及岸邊的草屋農(nóng)舍、牧童短笛緊緊相連,拓印出一幅古老凄美、寧靜閑適的田園風景畫。(《小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曹禺的《雷雨》塑造人物形象中,有資產(chǎn)階級特征的封建家庭的家長是周樸園。
環(huán)境描寫包含自然景物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兩個方面。
關于《斷魂槍》描述正確的是()
五言詩被廣泛運用是在《古詩十九首》。
以“微言大義”、“一字褒貶”著稱的先秦散文是《左傳》。
《哭小弟》一文中,作者以哭為線索,按照時間順序表現(xiàn)了對小弟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
史傳成就在漢代達到頂峰,其代表是“史漢班馬”,即司馬遷《史記》和司馬光《資治通鑒》。
下列作品屬于朱自清創(chuàng)作的有()
下列作品中屬于諸子散文的是()
陸游以詩為詞,打破了詞題題材內(nèi)容的局限,另立豪放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