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世紀末17世紀初
B、17世紀初18世紀末
C、18世紀末19世紀初
D、19世紀末20世紀初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15世紀
B、16世紀
C、17世紀
D、18世紀
A、《西方科學史》
B、《古希臘科學史》
C、《早期希臘科學》
D、《科學起源》
A、他在晚年的時候刺瞎了自己的雙眼
B、他提出“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C、他認為感官會對人產(chǎn)生誤導
D、他強調(diào)真正的事實是無法表達出來的
A、組特邁斯特
B、狄波頓
C、迪倫馬特
D、維德莫爾
A、中國神話沒有討論人與自然的問題
B、中國神話沒有討論人的來源
C、中國神話沒有討論宗教與神
D、中國神話沒有討論世界的本原
最新試題
第二次西學東漸中,洋務派除了引進西方科學技術、開辦近代企業(yè)之外,對西方政治與思想文化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
深入探索物種變化問題,具有太大的革命性,是因為()。
當代科學、技術、生產(chǎn)一體化的趨勢顯著地表現(xiàn)在物質(zhì)生產(chǎn)會對科學產(chǎn)生主導作用與超前作用。
對歐洲文藝復興中推崇自然的風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生物學引起人們極大關注是在()。
工業(yè)革命時期的科學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公眾知識,除工程師外,哪類人的積極性最為突出?()
基本確立歷法以符合實際天象為本的思想準則,是在()。
19世紀20-30年代的留學生歸國,促進了國內(nèi)大學教育的發(fā)展,為我國現(xiàn)代科學的奠基做出了貢獻。
古代阿拉伯地區(qū)對世界科技史的貢獻就是溝通與交流的渠道。
提出“重力的大小是行星到太陽的距離平方的反比”猜想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