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公開發(fā)行股票的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公司)系ABC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客戶。甲和乙注冊會計師負責對X公司2014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經(jīng)初步了解,X公司2014年度的經(jīng)營形勢、管理和經(jīng)營結構與2013年度比較未發(fā)生重大變化,且未發(fā)生重大重組行為。原材料、勞動力的市場價格未發(fā)生較大變動,X公司銷售的產(chǎn)品不受季節(jié)性影響。甲和乙注冊會計師獲取的其他相關資料如下:

針對上述資料,運用分析程序,指出X公司可能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問答題

甲公司是ABC會計師事務所的常年審計客戶。A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甲公司2013年度財務報表,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為240萬元。
資料一: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了解的甲公司情況及其環(huán)境,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甲公司原租用的辦公樓月租金為50萬元。自2013年10月1日起,甲公司租用新辦公樓,租期一年,月租金80萬元,免租期3個月。
(2)2012年度,甲公司直銷了100件a產(chǎn)品。2013年,甲公司引入經(jīng)銷商買斷銷售模式。對經(jīng)銷商的售價是直銷價的90%,直銷價較2012年基本沒有變化。2013年度,甲公司共銷售150件a產(chǎn)品,其中20%銷售給經(jīng)銷商。
(3)2013年10月,甲公司推出新產(chǎn)品b產(chǎn)品,單價60萬元。合同約定,客戶在購買產(chǎn)品一個月后付款;如果在購買產(chǎn)品三個月內發(fā)現(xiàn)質量問題,客戶有權退貨。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售出10件b產(chǎn)品。因上市時間較短,管理層無法合理估計退貨率。
(4)2013年10月,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銷售合同,按每件150萬元的價格為其定制20件C產(chǎn)品,約定2014年3月交貨,如不能按期交貨,甲公司需支付總價款的20%作為違約金。簽訂合同后,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C產(chǎn)品成本上升。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生產(chǎn)10件C產(chǎn)品,單位成本為175萬元。
(5)2013年12月,甲公司首次獲得200萬元政府補助。相關文件規(guī)定,該補助用于補償歷年累計發(fā)生的污水處理支出。
(6)甲公司自2011年起研發(fā)一項新產(chǎn)品技術,于2013年12月末完成技術開發(fā)工作,并確認無形資產(chǎn)300萬元。甲公司擬將其出售,因受國家產(chǎn)業(yè)政策的影響,市場對該類新產(chǎn)品尚無需求。
資料二: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甲公司的財務數(shù)據(jù),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資料三: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審計計劃,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A注冊會計師認為,如果發(fā)生與關聯(lián)方及其交易相關的財務報表項目和披露錯報,即使其金額低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仍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jù)財務報表作出的經(jīng)濟決策,因此,確定與關聯(lián)方及其交易相關的財務報表項目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為150萬元。
(2)2013年,甲公司以8000萬元的價格向關聯(lián)方購買一條生產(chǎn)線。A注冊會計師認為該交易超出甲公司正常經(jīng)營過程,很可能不存在相關的內部控制,擬直接實施實質性程序。
(3)甲公司2013年度銷售費用為900萬元。
A注冊會計師認為重大錯報風險較低,擬僅實施控制測試。
資料四: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實施的控制測試,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資料五: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實施的實質性程序,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甲公司年末應付賬款余額為1000萬元。A注冊會計師選取前10大供貨商實施函證,均收到回函。回函顯示一筆5萬元的差異,管理層同意調整。因回函總額占應付賬款余額的70%,錯報明顯微小且已更正,A注冊會計師沒有對剩余總體實施其他審計程序。
(2)2013年底,甲公司存在重大未決訴訟,內部法律顧問和外聘律師均認為敗訴可能性較低,因此,管理層沒有確認預計負債。A注冊會計師認為該事項存在重大錯報風險,檢查了相關文件,并獲取了管理層和內部法律顧問的書面聲明,據(jù)此認可管理層的判斷。
(3)甲公司財務人員手工編制了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A注冊會計師了解了相關控制,認為控制設計有效,并就賬齡分析表中賬齡結構變化較大的項目詢問了相關人員。A注冊會計師基于該賬齡分析表測試了壞賬準備中按賬齡法計提的部分。
資料六: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識別并累積了3筆錯報,并認為這些錯報均不重大,同意管理層不予調整。甲公司2013年度未更正錯報列示如下(不考慮稅務影響):

針對資料六,結合資料二,指出資料六中注冊會計師的判斷是否存在不當之處,并簡要說明理由。
2.問答題

甲公司是ABC會計師事務所的常年審計客戶。A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甲公司2013年度財務報表,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為240萬元。
資料一: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了解的甲公司情況及其環(huán)境,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甲公司原租用的辦公樓月租金為50萬元。自2013年10月1日起,甲公司租用新辦公樓,租期一年,月租金80萬元,免租期3個月。
(2)2012年度,甲公司直銷了100件a產(chǎn)品。2013年,甲公司引入經(jīng)銷商買斷銷售模式。對經(jīng)銷商的售價是直銷價的90%,直銷價較2012年基本沒有變化。2013年度,甲公司共銷售150件a產(chǎn)品,其中20%銷售給經(jīng)銷商。
(3)2013年10月,甲公司推出新產(chǎn)品b產(chǎn)品,單價60萬元。合同約定,客戶在購買產(chǎn)品一個月后付款;如果在購買產(chǎn)品三個月內發(fā)現(xiàn)質量問題,客戶有權退貨。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售出10件b產(chǎn)品。因上市時間較短,管理層無法合理估計退貨率。
(4)2013年10月,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銷售合同,按每件150萬元的價格為其定制20件C產(chǎn)品,約定2014年3月交貨,如不能按期交貨,甲公司需支付總價款的20%作為違約金。簽訂合同后,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C產(chǎn)品成本上升。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生產(chǎn)10件C產(chǎn)品,單位成本為175萬元。
(5)2013年12月,甲公司首次獲得200萬元政府補助。相關文件規(guī)定,該補助用于補償歷年累計發(fā)生的污水處理支出。
(6)甲公司自2011年起研發(fā)一項新產(chǎn)品技術,于2013年12月末完成技術開發(fā)工作,并確認無形資產(chǎn)300萬元。甲公司擬將其出售,因受國家產(chǎn)業(yè)政策的影響,市場對該類新產(chǎn)品尚無需求。
資料二: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甲公司的財務數(shù)據(jù),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資料三: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審計計劃,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A注冊會計師認為,如果發(fā)生與關聯(lián)方及其交易相關的財務報表項目和披露錯報,即使其金額低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仍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jù)財務報表作出的經(jīng)濟決策,因此,確定與關聯(lián)方及其交易相關的財務報表項目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為150萬元。
(2)2013年,甲公司以8000萬元的價格向關聯(lián)方購買一條生產(chǎn)線。A注冊會計師認為該交易超出甲公司正常經(jīng)營過程,很可能不存在相關的內部控制,擬直接實施實質性程序。
(3)甲公司2013年度銷售費用為900萬元。
A注冊會計師認為重大錯報風險較低,擬僅實施控制測試。
資料四: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實施的控制測試,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資料五: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實施的實質性程序,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甲公司年末應付賬款余額為1000萬元。A注冊會計師選取前10大供貨商實施函證,均收到回函?;睾@示一筆5萬元的差異,管理層同意調整。因回函總額占應付賬款余額的70%,錯報明顯微小且已更正,A注冊會計師沒有對剩余總體實施其他審計程序。
(2)2013年底,甲公司存在重大未決訴訟,內部法律顧問和外聘律師均認為敗訴可能性較低,因此,管理層沒有確認預計負債。A注冊會計師認為該事項存在重大錯報風險,檢查了相關文件,并獲取了管理層和內部法律顧問的書面聲明,據(jù)此認可管理層的判斷。
(3)甲公司財務人員手工編制了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A注冊會計師了解了相關控制,認為控制設計有效,并就賬齡分析表中賬齡結構變化較大的項目詢問了相關人員。A注冊會計師基于該賬齡分析表測試了壞賬準備中按賬齡法計提的部分。
資料六: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識別并累積了3筆錯報,并認為這些錯報均不重大,同意管理層不予調整。甲公司2013年度未更正錯報列示如下(不考慮稅務影響):

針對資料五第(1)至(3)項,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逐項指出資料五所列實質性程序是否恰當。如不恰當,簡要說明理由。
3.問答題

甲公司是ABC會計師事務所的常年審計客戶。A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甲公司2013年度財務報表,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為240萬元。
資料一: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了解的甲公司情況及其環(huán)境,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甲公司原租用的辦公樓月租金為50萬元。自2013年10月1日起,甲公司租用新辦公樓,租期一年,月租金80萬元,免租期3個月。
(2)2012年度,甲公司直銷了100件a產(chǎn)品。2013年,甲公司引入經(jīng)銷商買斷銷售模式。對經(jīng)銷商的售價是直銷價的90%,直銷價較2012年基本沒有變化。2013年度,甲公司共銷售150件a產(chǎn)品,其中20%銷售給經(jīng)銷商。
(3)2013年10月,甲公司推出新產(chǎn)品b產(chǎn)品,單價60萬元。合同約定,客戶在購買產(chǎn)品一個月后付款;如果在購買產(chǎn)品三個月內發(fā)現(xiàn)質量問題,客戶有權退貨。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售出10件b產(chǎn)品。因上市時間較短,管理層無法合理估計退貨率。
(4)2013年10月,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銷售合同,按每件150萬元的價格為其定制20件C產(chǎn)品,約定2014年3月交貨,如不能按期交貨,甲公司需支付總價款的20%作為違約金。簽訂合同后,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C產(chǎn)品成本上升。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生產(chǎn)10件C產(chǎn)品,單位成本為175萬元。
(5)2013年12月,甲公司首次獲得200萬元政府補助。相關文件規(guī)定,該補助用于補償歷年累計發(fā)生的污水處理支出。
(6)甲公司自2011年起研發(fā)一項新產(chǎn)品技術,于2013年12月末完成技術開發(fā)工作,并確認無形資產(chǎn)300萬元。甲公司擬將其出售,因受國家產(chǎn)業(yè)政策的影響,市場對該類新產(chǎn)品尚無需求。
資料二: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甲公司的財務數(shù)據(jù),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資料三: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審計計劃,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A注冊會計師認為,如果發(fā)生與關聯(lián)方及其交易相關的財務報表項目和披露錯報,即使其金額低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仍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jù)財務報表作出的經(jīng)濟決策,因此,確定與關聯(lián)方及其交易相關的財務報表項目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為150萬元。
(2)2013年,甲公司以8000萬元的價格向關聯(lián)方購買一條生產(chǎn)線。A注冊會計師認為該交易超出甲公司正常經(jīng)營過程,很可能不存在相關的內部控制,擬直接實施實質性程序。
(3)甲公司2013年度銷售費用為900萬元。
A注冊會計師認為重大錯報風險較低,擬僅實施控制測試。
資料四: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實施的控制測試,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資料五: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實施的實質性程序,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甲公司年末應付賬款余額為1000萬元。A注冊會計師選取前10大供貨商實施函證,均收到回函。回函顯示一筆5萬元的差異,管理層同意調整。因回函總額占應付賬款余額的70%,錯報明顯微小且已更正,A注冊會計師沒有對剩余總體實施其他審計程序。
(2)2013年底,甲公司存在重大未決訴訟,內部法律顧問和外聘律師均認為敗訴可能性較低,因此,管理層沒有確認預計負債。A注冊會計師認為該事項存在重大錯報風險,檢查了相關文件,并獲取了管理層和內部法律顧問的書面聲明,據(jù)此認可管理層的判斷。
(3)甲公司財務人員手工編制了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A注冊會計師了解了相關控制,認為控制設計有效,并就賬齡分析表中賬齡結構變化較大的項目詢問了相關人員。A注冊會計師基于該賬齡分析表測試了壞賬準備中按賬齡法計提的部分。
資料六: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識別并累積了3筆錯報,并認為這些錯報均不重大,同意管理層不予調整。甲公司2013年度未更正錯報列示如下(不考慮稅務影響):

針對資料四第(1)至(3)項,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逐項指出資料四所列控制測試是否恰當。如不恰當,指出改進建議。
4.問答題

甲公司是ABC會計師事務所的常年審計客戶。A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甲公司2013年度財務報表,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為240萬元。
資料一: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了解的甲公司情況及其環(huán)境,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甲公司原租用的辦公樓月租金為50萬元。自2013年10月1日起,甲公司租用新辦公樓,租期一年,月租金80萬元,免租期3個月。
(2)2012年度,甲公司直銷了100件a產(chǎn)品。2013年,甲公司引入經(jīng)銷商買斷銷售模式。對經(jīng)銷商的售價是直銷價的90%,直銷價較2012年基本沒有變化。2013年度,甲公司共銷售150件a產(chǎn)品,其中20%銷售給經(jīng)銷商。
(3)2013年10月,甲公司推出新產(chǎn)品b產(chǎn)品,單價60萬元。合同約定,客戶在購買產(chǎn)品一個月后付款;如果在購買產(chǎn)品三個月內發(fā)現(xiàn)質量問題,客戶有權退貨。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售出10件b產(chǎn)品。因上市時間較短,管理層無法合理估計退貨率。
(4)2013年10月,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銷售合同,按每件150萬元的價格為其定制20件C產(chǎn)品,約定2014年3月交貨,如不能按期交貨,甲公司需支付總價款的20%作為違約金。簽訂合同后,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C產(chǎn)品成本上升。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生產(chǎn)10件C產(chǎn)品,單位成本為175萬元。
(5)2013年12月,甲公司首次獲得200萬元政府補助。相關文件規(guī)定,該補助用于補償歷年累計發(fā)生的污水處理支出。
(6)甲公司自2011年起研發(fā)一項新產(chǎn)品技術,于2013年12月末完成技術開發(fā)工作,并確認無形資產(chǎn)300萬元。甲公司擬將其出售,因受國家產(chǎn)業(yè)政策的影響,市場對該類新產(chǎn)品尚無需求。
資料二: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甲公司的財務數(shù)據(jù),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資料三: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審計計劃,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A注冊會計師認為,如果發(fā)生與關聯(lián)方及其交易相關的財務報表項目和披露錯報,即使其金額低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仍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jù)財務報表作出的經(jīng)濟決策,因此,確定與關聯(lián)方及其交易相關的財務報表項目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為150萬元。
(2)2013年,甲公司以8000萬元的價格向關聯(lián)方購買一條生產(chǎn)線。A注冊會計師認為該交易超出甲公司正常經(jīng)營過程,很可能不存在相關的內部控制,擬直接實施實質性程序。
(3)甲公司2013年度銷售費用為900萬元。
A注冊會計師認為重大錯報風險較低,擬僅實施控制測試。
資料四: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實施的控制測試,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資料五: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實施的實質性程序,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甲公司年末應付賬款余額為1000萬元。A注冊會計師選取前10大供貨商實施函證,均收到回函?;睾@示一筆5萬元的差異,管理層同意調整。因回函總額占應付賬款余額的70%,錯報明顯微小且已更正,A注冊會計師沒有對剩余總體實施其他審計程序。
(2)2013年底,甲公司存在重大未決訴訟,內部法律顧問和外聘律師均認為敗訴可能性較低,因此,管理層沒有確認預計負債。A注冊會計師認為該事項存在重大錯報風險,檢查了相關文件,并獲取了管理層和內部法律顧問的書面聲明,據(jù)此認可管理層的判斷。
(3)甲公司財務人員手工編制了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A注冊會計師了解了相關控制,認為控制設計有效,并就賬齡分析表中賬齡結構變化較大的項目詢問了相關人員。A注冊會計師基于該賬齡分析表測試了壞賬準備中按賬齡法計提的部分。
資料六: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識別并累積了3筆錯報,并認為這些錯報均不重大,同意管理層不予調整。甲公司2013年度未更正錯報列示如下(不考慮稅務影響):

針對資料三第(1)至(3)項,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逐項指出資料三所列審計計劃是否恰當。如不恰當,簡要說明理由。
5.問答題

甲公司是ABC會計師事務所的常年審計客戶。A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甲公司2013年度財務報表,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為240萬元。
資料一: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了解的甲公司情況及其環(huán)境,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甲公司原租用的辦公樓月租金為50萬元。自2013年10月1日起,甲公司租用新辦公樓,租期一年,月租金80萬元,免租期3個月。
(2)2012年度,甲公司直銷了100件a產(chǎn)品。2013年,甲公司引入經(jīng)銷商買斷銷售模式。對經(jīng)銷商的售價是直銷價的90%,直銷價較2012年基本沒有變化。2013年度,甲公司共銷售150件a產(chǎn)品,其中20%銷售給經(jīng)銷商。
(3)2013年10月,甲公司推出新產(chǎn)品b產(chǎn)品,單價60萬元。合同約定,客戶在購買產(chǎn)品一個月后付款;如果在購買產(chǎn)品三個月內發(fā)現(xiàn)質量問題,客戶有權退貨。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售出10件b產(chǎn)品。因上市時間較短,管理層無法合理估計退貨率。
(4)2013年10月,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銷售合同,按每件150萬元的價格為其定制20件C產(chǎn)品,約定2014年3月交貨,如不能按期交貨,甲公司需支付總價款的20%作為違約金。簽訂合同后,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C產(chǎn)品成本上升。截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已生產(chǎn)10件C產(chǎn)品,單位成本為175萬元。
(5)2013年12月,甲公司首次獲得200萬元政府補助。相關文件規(guī)定,該補助用于補償歷年累計發(fā)生的污水處理支出。
(6)甲公司自2011年起研發(fā)一項新產(chǎn)品技術,于2013年12月末完成技術開發(fā)工作,并確認無形資產(chǎn)300萬元。甲公司擬將其出售,因受國家產(chǎn)業(yè)政策的影響,市場對該類新產(chǎn)品尚無需求。
資料二: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甲公司的財務數(shù)據(jù),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資料三: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審計計劃,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A注冊會計師認為,如果發(fā)生與關聯(lián)方及其交易相關的財務報表項目和披露錯報,即使其金額低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仍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jù)財務報表作出的經(jīng)濟決策,因此,確定與關聯(lián)方及其交易相關的財務報表項目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為150萬元。
(2)2013年,甲公司以8000萬元的價格向關聯(lián)方購買一條生產(chǎn)線。A注冊會計師認為該交易超出甲公司正常經(jīng)營過程,很可能不存在相關的內部控制,擬直接實施實質性程序。
(3)甲公司2013年度銷售費用為900萬元。
A注冊會計師認為重大錯報風險較低,擬僅實施控制測試。
資料四: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實施的控制測試,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資料五: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實施的實質性程序,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甲公司年末應付賬款余額為1000萬元。A注冊會計師選取前10大供貨商實施函證,均收到回函?;睾@示一筆5萬元的差異,管理層同意調整。因回函總額占應付賬款余額的70%,錯報明顯微小且已更正,A注冊會計師沒有對剩余總體實施其他審計程序。
(2)2013年底,甲公司存在重大未決訴訟,內部法律顧問和外聘律師均認為敗訴可能性較低,因此,管理層沒有確認預計負債。A注冊會計師認為該事項存在重大錯報風險,檢查了相關文件,并獲取了管理層和內部法律顧問的書面聲明,據(jù)此認可管理層的判斷。
(3)甲公司財務人員手工編制了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A注冊會計師了解了相關控制,認為控制設計有效,并就賬齡分析表中賬齡結構變化較大的項目詢問了相關人員。A注冊會計師基于該賬齡分析表測試了壞賬準備中按賬齡法計提的部分。
資料六:
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識別并累積了3筆錯報,并認為這些錯報均不重大,同意管理層不予調整。甲公司2013年度未更正錯報列示如下(不考慮稅務影響):

針對資料一第(1)至(6)項,結合資料二,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逐項指出資料一所列事項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錯報風險。如果認為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錯報風險,簡要說明理由,并說明該風險主要與哪些財務報表項目的哪些認定相關(不考慮稅務影響)。

最新試題

在確定特別風險時,注冊會計師的下列做法正確的有()。

題型:多項選擇題

針對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的目的,以下說法中,恰當?shù)挠校ǎ?/p>

題型:多項選擇題

下列各項程序中,通常用作風險評估程序的有()。

題型:多項選擇題

公開發(fā)行股票的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公司)系ABC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客戶。甲和乙注冊會計師負責對X公司2014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經(jīng)初步了解,X公司2014年度的經(jīng)營形勢、管理和經(jīng)營結構與2013年度比較未發(fā)生重大變化,且未發(fā)生重大重組行為。原材料、勞動力的市場價格未發(fā)生較大變動,X公司銷售的產(chǎn)品不受季節(jié)性影響。甲和乙注冊會計師獲取的其他相關資料如下:針對上述資料,運用分析程序,指出X公司可能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

題型:問答題

在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注冊會計師可能實施的審計程序有()。

題型:多項選擇題

針對了解內部控制后初步評估控制風險的情形,以下說法中,恰當有()。

題型:多項選擇題

下列各項中,注冊會計師應當評估為存在特別風險的有()。

題型:多項選擇題

以下審計程序中,屬于風險評估程序的有()。

題型:多項選擇題

ABC會計師事務所承接了甲公司2014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業(yè)務,并委派A注冊會計師擔任項目合伙人。在了解甲公司及其環(huán)境的過程中,遇到如下事項:(1)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是必要程序,可以為確定在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時所使用的預期值提供重要基礎。(2)分析程序可以用于風險評估程序,用于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包括了解內部控制。(3)注冊會計師通過風險評估程序,評估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以采取恰當?shù)膽獙Υ胧┯脕矸乐够虬l(fā)現(xiàn)并糾正財務報表中存在的舞弊和錯誤。(4)如果注冊會計師并不打算信賴針對特別風險的內部控制,這時注冊會計師沒有必要進一步了解在業(yè)務流程層面的控制。(5)了解內部控制和控制測試是不同的審計程序,各自實現(xiàn)不同的審計目的,任何情況下對控制的了解和評價都不能夠代替對控制運行有效性的測試。根據(jù)事項(1)至(5),逐項指出各事項的表述是否恰當,如不恰當,簡要說明理由。

題型:問答題

下列有關控制環(huán)境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