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幼兒園大班“娃娃家”區(qū),一個男孩(爸爸)獨自在“家”非常專注地用橡皮泥搓長條條,娃娃放在一邊的小床上,門關著。陳老師認為“爸爸”沒有積極的語言交流就是無所事事或“不務正業(yè)”,想把兒童引入其它活動。指導言行如下:
教師:(敲門)有人在家嗎?
爸爸:什么人?(未放下手中活)
教師:我是你們家客人,快開門。(沒有具體身份)
爸爸:我很忙,你等會再來。
教師:你這個爸爸怎么沒有禮貌,客人來了不招待嗎?
爸爸:(無奈,放下手中橡皮泥,過來開門)請進,你自己喝茶。
教師:主人要給客人倒茶呀!
爸爸:(想去搓橡皮泥,又不得已來倒茶,剛想過去)
教師:媽媽不在家,娃娃也沒人管。
爸爸:我忙呢!娃娃讓他睡會兒。
教師:你一點也不像一個好爸爸。請結合有關游戲的現(xiàn)場指導理論中,關于教師如何把握好師幼互動節(jié)奏的原理,指出陳老師指導中的不足之處。
答案:
從表面看來,這個“娃娃家”中的男孩的游戲狀態(tài)很平淡、乏味,其行為近乎無所事事。但是老師如果仔細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