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端午節(jié),人們就會想起吃粽子、賽龍舟、祭屈原等習俗,其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我國遠古的祭龍日。當時,人們把五月視為惡月,希冀以龍的威懾力驅除災疫邪祟。此后,端午節(jié)就以祛除病疫、躲避兵鬼、驅邪禳災的形式傳承。由此可見()
①民族節(jié)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
②民族節(jié)日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源泉
③中華文化內容豐富,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統(tǒng)習俗有持久影響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2015年2月13日,由安陽殷都文化藝術院主辦的98種不同寫法的甲骨“羊”文字在鄭州街頭展出,眾多市民在大飽眼福的同時,也被人類造字的智慧和燦爛的文化深深震撼。這體現了()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⑤漢字是維系各族人民的精神紐帶
④優(yōu)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5年10月18日下午4點30分左右,中國首屆青運會開幕式在福州海峽奧體中心舉行。開幕式前的暖場演出有漳州大鼓涼傘表演、福州高湖舞龍表演、寧德霍童線獅表演、南平建甌挑幡表演,深受觀眾好評。這些凸顯民俗特色的表演表明()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④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B、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
C、越來越成為世界主流文化
D、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
有人說:“故鄉(xiāng)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xiāng)的面容卻是一種模糊的惆悵,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別離后,鄉(xiāng)愁是一顆沒有年輪的樹,永遠不老去。”從《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詩句與之蘊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②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③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④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旗袍,源自滿族旗人的長抱,后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并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被視為20世紀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設計典范。材料表明()
①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達
②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各民族文化既有個性也有共性
④不同文化在借鑒吸收中逐漸趨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最新試題
結合材料二,用“中華文化包容性”的知識,分析我們應怎樣樹立文化自信?
結合材料并根據所學的文化生活知識,給該地文化扶貧再提兩條建議。
結合文化生的知識,談談屠呦呦團隊的發(fā)現對于繼承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啟示。
目前,一些傳統(tǒng)文化正在淡出我們的生活。請你為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
2016年1月28日上午,第四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福建省選拔賽晉江分賽區(qū)個人賽舉行,《全市中學近200名師生觀看比賽。這無疑給大家關注漢文字、領略漢文化魅力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機遇。請你就此為福建制作兩條富有文化意義的宣傳廣告,每條不超過16個字。
請你運用矛盾分析法評析三位學者看法的合理性。
結合個人生活實際,就踐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兩條具體做法。
材料一蘊含了什么文化信息?
結合材料一請從文化生活角度談談你對“讀書不僅僅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手段,更是一種享受,一種生活態(tài)度”這句話的理解。
結合材料二,運用辯證法的相關知識,談談你是如何認識“筆的發(fā)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