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或視角是認識問題的方法、思維,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不同的歷史觀或歷史研究視角有助于觀察、認識問題。
材料一:不同時期歐洲人的世界地圖
材料二:18世紀中期,德國哥丁根學派最早提出西歐中心理論。這種歷史觀大肆宣揚西歐白色人種的優(yōu)越,認為西歐的歷史是整個人類普遍的歷史,始終是人類歷史矛盾運動的中心……歐美以外諸地區(qū)、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沒有獨立存在的價值。
——摘編自《全球化和全球史》
材料三:英國史學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確提出“全球史觀”問題。他認為……世界歷史研究的重要任務(wù)之一是建立全球的歷史觀——即超越民族和地區(qū)的界限理解整個世界的歷史觀,這樣才能拋棄西歐中心論的偏見,公正地評價各個時代和世界各地區(qū)一切民族的建樹。
——摘編自《當代史學主要趨勢》
材料四:胡繩是治中國近代史的大家,1954年2月他發(fā)表影響深遠的《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期問題》一文,提出了“三次革命高潮”概念,1997年,他出版了《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一書,成為“三次革命高潮”體系的典范之作。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16世紀,有威尼斯人說,“除了失去自由以外,這大概是威尼斯共和國所聽到的最壞的消息。”“最壞的消息”應(yīng)該是()
在“新航路的開辟”地圖中,開辟線路1的航海家是()
新航路的開辟極大地沖擊了西歐的思想文化領(lǐng)域,其主要表現(xiàn)有()①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結(jié)構(gòu)②直接沖擊了神學理論③證明了人的力量的偉大④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宇宙觀
依據(jù)材料二分析,同陸上絲綢之路相比,海上絲綢之路有哪些相對突出的特點?有學者認為,在世界航海史上,歐洲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大于中國的絲綢之路。請結(jié)合史實說明該觀點的理由。
歐洲人向美洲輸出工業(yè)品,及其用工業(yè)品(從非洲)換來的黑人奴隸,在美洲換成白銀,再把這些白銀運往亞洲,換取亞洲的生絲、綢緞、棉布、瓷器、茶葉、香料、胡椒,運回歐洲。材料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