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磨煉而美麗
①平心而論,誰也不希望自己的生命經常忍受磨煉一一折磨式的歷練,哪怕真的是因此可以增加人的美麗,也不會有人歡呼著說“啊,我多么喜歡折磨式的歷練呀?!比丝偸窍蛲教购桶踩坏?。然而,不幸的是,折磨并不以人的主觀愿望為依據,不論人們喜歡與否,它只管我行我素,甚至有時還要強加于人,誰奈它何?
②既然如此,人們?yōu)槭裁床蛔屪约赫褡髌饋砣ビ舆@挑戰(zhàn)呢?
③人們?yōu)槭裁床荒馨阉冏髂撤N養(yǎng)分去滋潤自己的美麗呢?人們回避磨煉,是因為不想忍受它。當回避不了時,人們又說磨煉原來是可以美麗人生的,兩邊皆有道理。
④避開折磨是生命的最佳選擇,一旦躲避不開,就讓折磨變作美麗人生的養(yǎng)分,此亦是生命的最佳選擇。之所以說此亦是生命的最佳選擇,乃是因為人們在陷進折磨時,他們面對的選擇不止一個,比如說痛苦、焦灼、失望、述茫、束手無策或一蹶不振,而這些選擇皆是對人生的消沉與頹廢。比起這些選擇,唯有選擇讓折磨變作美麗人生的養(yǎng)分,方才算是最佳。
⑤生命因磨煉而美麗,關鍵在于人對磨煉認識的角度和深度。應該說,磨煉本身就具有美麗人生的功能,假若由于認識上的原因,反讓磨煉把自己丑化了,這就有點雪上加霜的味道了,除了磨煉的起因之外,你只好誰也別怪。鑒于以上原因,所以也并不是說,誰的生命都會因磨煉而美麗的,生丑陋者也大有人在。
⑥生命因磨煉而美麗,不僅僅因為生命需要在磨煉中成長;主要在于,磨煉對生命的不可回避性。人群之中,物欲橫流,而且方向和力度又不盡相同,誰料得到何時何地就會滋生出一種針對自己的折磨來呢?料不到又必須跟隨,跟隨又不想使自己一蹶不振地消沉,這樣,經過努力,使其轉化為對自己有用的能量,就成為人之不選之選。這時候的磨煉對生命來說,已變作美麗的階梯,雖然階梯的旁邊充滿荊棘,但在階梯盡處卻充滿鮮花,坦然走過荊棘,就必須置身于另外一重天地。
⑦生命因磨煉而美麗,還在于它使人生收獲了用金錢也買不到的某種負面閱歷。人生閱歷,正面的居多;人生的教誨,善良的居多,這些東西,都構不成對人生的考驗,唯有折磨具備這種特質。不是說“豬圈難養(yǎng)千里馬,花盆難栽萬年松”嗎?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呢?就是因為其缺乏考驗的機會。不光是此,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一樣,凡沒有接受過考驗者,你就很難斷言它是否完整和美麗,而這種考驗,又不是有計劃地出的考試題,它是不期然而然地就橫亙在了人的面前,使人猝不及防。由于它的這種突發(fā)性質,所以它之于人考驗的意味就足得很。經此一番掙扎磨煉,人沒有頹廢,反而更加精神了,這樣的生命不走向美麗還能走向哪里呢?
⑧固然,磨煉也是可以丑陋人生的。人生原本還有點美麗,經過數次折磨式的歷練之后,非但沒有使其成熟和美麗,反倒使它充滿痛苦、迷茫、仿徨,甚至使人瞻前顧后,畏首畏尾,唯唯諾諾,沒有一點棱角脾氣了,這是不是有點丑陋呢?
⑨對于這些人來說,所有的磨煉都不能稱之為磨煉,而是災難。總而言之,只要有點挫折和難受,就無不如同災難臨身。什么坐臥不安呀、魂不守舍呀、食不知味呀等,這些消耗情堵的東西就都來了。如此人生,讓人如何從廢墟中走向美麗呢?一顆心已被災難二字占滿,體會它尚且不夠,如何能讓他分出心來瞄一眼災難背后的美麗?所謂的災難,其本身已使人不堪忍受,再要以此種心態(tài)情堵去強化它對人的傷害,這不是越瘸越使棍打了嗎?人生難美,是不是就這樣被注定了呢?
⑩這樣對磨煉的感受,實際上大可不必有。
⑪退一步說,假若你無力使折磨變作美麗生命的階梯,卻也不該使它變作生命的災難之門。在美麗與災難之間,保持個中立的態(tài)度如何?即以無所謂的心態(tài)來對待它如何?這樣做,至少生命不會出現消極現象。不消極不就說明其中有積極因素嗎?這遠比把磨煉說作災難的認識事物的方法要樂觀得多。
⑫在某些時候,人生的精神財富比物質財富也許顯得更重要,人們是不應該對之忽略的,精神財富的獲得有許多方法,而不斷地經受磨煉是其方法之一,或者說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而人生之美麗與否,首先可看的也就是他的精神財富的多寡,而不是依據他的物質財富的多寡、生命因磨煉而美麗,美就美在此處。
⑬不錯,人總是希望平坦和安逸的,誰也不想要折磨式的歷練,但是它卻沒有因此而不來。作為被動的承受者,又不想就此妥協,那么,就拿出你的智慧,化腐朽為神奇吧,人生將因此而走向美麗。雖然此舉屬于被迫的性質,也比無所作為好。歪打正著,亦彌足珍貴。
(選自《讀者文摘》)
A.磨煉是指折磨式的歷練,避開磨煉和選擇磨煉都是最佳的選擇。
B.只要對磨煉認識的角度正確、深度足夠,生命就會因磨煉而美麗。
C.磨煉是對人生的考驗,只有經受得起考驗的人生才能美麗和完整。
D.人生美麗與否取決于精神財富的多寡,經受磨煉是獲取精神財富的方法之一。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對語言文字保持敬畏
李思輝
①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一句話令人難忘:“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闭\然,文字是一個民族最堅實的屏障。而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xù)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
②為什么中華文明成為唯一不曾斷代的古文明,包括漢語漢字在內的漢文化不斷接續(xù)發(fā)展是一個重要原因。書同文,語同音。漢語漢字源遠流長,每一個字詞、每一個發(fā)音都有一定的標準。捍衛(wèi)標準、糾正錯誤,就是在捍衛(wèi)漢語漢字的純粹性,確保它們上承先民文化道統(tǒng),下啟時代語言美學。
③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不僅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社交空間,也給了語言文字更寬闊的表達空間。層出不窮的“網言網語”滿足了個性化表達的需要,各種舶來詞、縮寫、簡寫,形成了一些新的語言文字搭配方式,讓我們看到了語言文字與時俱進的活力。然而,網絡上的個性表達是一回事,媒體的傳播又是另一回事。
④媒體的公共屬性,決定了它既是信息的傳播者,也必須是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使用的示范者、引領者。某個詞語發(fā)音如何,某個字詞該怎么搭配,乃至某個標點符號該怎樣使用,媒體的用法是人們眼中的“標準答案”。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名媒體從業(yè)者,包括編輯、記者、校對等等,客觀上都是人們的“老師”,需要有“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責任感、使命感,保持對語言文字的敬畏。
⑤有人認為業(yè)界對語言文字的細致關注是“吹毛求疵”,有人批評因為語言文字上的疏漏就淘汰一些參加評獎的作品是“以偏概全”,甚至有人對語言文字挑錯者冷嘲熱諷,這暴露了他們的短視。好比一只啄木鳥飛到一棵大樹上啄食蟲子。大樹卻說:“走開,我被你啄痛了!”啄木鳥溫和地說:“大樹兄弟,你身上的蟲子已經許多了,再不驅除掉,可危險??!”大樹滿不在乎地說:“我這么魁梧,有幾只小蟲子有什么了不得,我看你真虛假,自己想吃蟲子,卻非要找個借口!”啄木鳥飛走了,最后大樹被蛀空了。沒有一點聞過則喜的雅量,沒有一點極目楚天舒的遠見,怎么能在語言文字的大廈里更上層樓?
⑥時下,各種新媒體、自媒體風行,良莠不齊。且不論內容,單從語言文字的使用上看,不少“小編”就根本不具備基本的編輯素養(yǎng),更不要說是給受眾當“先生”了。傳統(tǒng)媒體盡管面臨著轉型的考驗,有的處境比較艱難,但越是這個時候,越要保持匠心不改。當這一輪媒體變革塵埃落定,機遇撲面而來,人們真正信賴的還是對語言文字精雕細琢的工匠,而非主謂賓定狀補不分、字詞句錯亂成災的“小編”。
(選自《雜文月刊》2018年7月下)
A.文章按照“捍衛(wèi)漢語漢字純粹性的必要性--網絡個性表達與媒體傳播的區(qū)別--對一些錯誤認識的駁斥--對傳統(tǒng)媒體的期望”的思路展開論述。
B.第③段指出網絡技術促進了語言文字的個性表達,以此引出下文,去著重論述作為具有公共屬性的媒體還必須在語言文字的使用上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C.第⑤段運用例證法,以“啄木鳥給大樹治病”為例去闡明只有正確對待業(yè)界在語言文字規(guī)范使用上的嚴要求,才能讓語言文字的大廈更上層樓的道理。
D.文章最后一段聯系現實,不僅指出新媒體、自媒體的不足,而且更重在呼吁面臨轉型考驗的傳統(tǒng)媒體要匠心不改,肩負起對語言文字精雕細琢的使命。
最新試題
對《世間最美的墳墓》一文中“就像偶爾被發(fā)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一句的意思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現在科學發(fā)達,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保ā赌现萘吕笾Φぁ罚@句話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紫檀沒有這些毛病”一句中“毛病”指的是什么?(請概括回答,答案含標點在內不能超過25個字)
欠債還錢,本是天經地義。父親卻勸“我”不必催促,你認同父親的這種做法嗎?說說你的看法。
人們從《論語》中學得智慧的(),從《史記》中學得嚴肅的歷史(),從《正氣歌》學得人格的()。
文章題目“母親的心”有哪兩層含義?
紫檀有哪些特性?(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回答)
下列的兩個句子分別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1)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2)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文中的“幾乎”能否去掉?為什么?
閱讀文章《母親的心》①~④段,說說母親冒著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