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正規(guī)教育的數(shù)量和質量
B.個人能力
C.在職培訓
D.企業(yè)在行業(yè)中的地位
E.家庭背景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
B.行業(yè)市場的勞動力供給曲線
C.無限供給的勞動力供給曲線
D.短期勞動力供給曲線
E.在短期內無法提供勞動力供給
A.勞動者更愿意享受閑暇
B.工資率上升對勞動力供給的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
C.工資率上升對勞動力供給的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
D.勞動者愿意提供的工作時間增加
E.勞動者會減少勞動力供給時間
A.工資率變動反映敏感性
B.富有彈性的情況
C.缺乏彈性的情況
D.單位彈性的情況
E.自身工資的彈性
A.新增加的工人本身技術較差
B.隨著勞動力數(shù)量增加
C.資本變得相對短缺
D.新增加的工人給企業(yè)帶來負擔
E.生產過程本身無法容納這么多勞動力
A.最終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
B.中間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
C.要素替代的難易程度
D.其他要素的供給彈性
E.產品總成本中勞動力成本所占的比重
最新試題
關于勞動力市場的說法,正確的是()。
對勞動力的需求是一種()。
關于內部勞動力市場的說法,正確的是()。
實際勞動力人口與潛在勞動力人口之比為()。
在經濟不景氣時期,某國的一些產業(yè)受到嚴重打擊,裁員現(xiàn)象嚴重。為此該國政府拿出專項財政撥款,建立了一些針對失業(yè)人員的再就業(yè)培訓計劃,政府采取的這種政策稱為()。
勞動力市場的()決定了企業(yè)通常需要利用受教育程度、工作經驗等多種標準,以及面試、筆試、心理測試等多種手段甄選員工。
某市人口普查結果表明,該市共有2000萬人,其中16歲以上的人口為1500萬,就業(yè)人口總數(shù)為1000萬,失業(yè)人口為200萬,則該市的勞動力參與率為()。
政府力勸勞動者約束自己提高工資以及企業(yè)提髙價格的動機,一般是()最普遍的做法。
個人勞動力供給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是()。
一種勞動的工資率變化1%引起的另一種勞動力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被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