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經濟學家康德拉捷夫對世界經濟發(fā)展周期研究成果如下。對經濟高峰③出現貢獻最大的國家是()

   ①美國                  ②德國              ③英國                  ④法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2.問答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自從德國打了敗仗,“公理戰(zhàn)勝強權”,這句話幾乎成了人人的口頭禪。……德國倚仗著他的學問好,兵力強,專門侵害各國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敗,稍微懂得點公理的協(xié)約國,居然打勝了。這就叫做“公理戰(zhàn)勝強權”。——《獨秀文存》
(1)材料一中,陳獨秀評論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為什么中國人非常關注這一事件?
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學舉行集會。胡適在演講中說:“這一次協(xié)商國所以能大勝,全靠美國的幫助。美國所以加入戰(zhàn)國,全是因為要尋一個‘解決武力’的辦法。”“如今且說美大總統(tǒng)所主張,協(xié)商各國所同聲贊成的‘解決武力’的辦法……”——彭明《五四運動史》
(2)材料二中的“協(xié)商國”主要指哪些國家?胡適為什么說“協(xié)商國所以能大勝,全靠美國的幫助”?美國提出了怎樣的“解決武力”的辦法?
材料三:在北京大學1918年11月所組織的演講中,李大釗說:“我老老實實講一句話,這回戰(zhàn)勝的,不是聯合國的武力,是世界人類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國的軍閥或資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這新紀元的世界改造,就是這樣開始。資本主義就是這樣失敗,勞工主義就是這樣戰(zhàn)勝。”——《北京大學日刊》1918年12月6日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演講中提到的“新紀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演講反映中國思想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4)綜合上述材料,分別概括陳獨秀、胡適、李大釗的觀點,并分析當時的國內背景。

3.問答題

材料一:后(武則天)欲以武三思為太子……二人(狄仁杰與王方慶)同辭對曰:“……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武則天兒子李顯),則千秋萬歲后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彥伯迎廬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帳中,召見仁杰語廬陵事。仁杰敷請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還爾太子!”——《新唐書·狄仁杰傳》
材料二:中國的縣志中有豐富的女性資料,它們清楚地表明,婦女的貞節(jié)是當地榮譽的象征……對風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許多地方志的編纂體例都清楚地顯示,女性貞節(jié)是向外部世界描繪地方道德標準的綜合價值觀的組成部分。來自長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說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寫:“歙欲稱閨門鄒魯(指文教興盛之地),蓋山川清淑之氣所獨鐘,抑亦程朱之教澤。”——鄧小南等《中國婦女史讀本》
材料三:中國婦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體上的。……我以為按照中國婦女地位,在決定“男女平等”這個問題之前,更要緊的問題,是決定女子也是個“人”。我們中國的詩禮人家,有客來訪時,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著門簾回答說:“我家里沒有人。”這就是中國的婦女不自算是個“人”的鐵證。所以中國婦女,第一必須取得法律家所謂“自然人”的資格,然后才能夠說到別的問題,才能夠說到和別人同等權利。——陳獨秀《我的婦女解放觀》(1921年3月8日)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則天“感悟”的歷史因素。
(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程朱理學何以對女性貞節(jié)作為地方道德標準產生影響。
(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清末民初有關婦女解放的主要史實,并對上述三則材料所反映的婦女地位分別進行辯證解讀。

4.單項選擇題一位美國學者指出,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美國只是“給予聯軍以道義上的支持和合作”,卻在戰(zhàn)后獲得了很多權益。其中一項權益是()

A.獲得軍費賠償
B.進駐北京使館區(qū)(界)
C.在華開設工廠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最新試題

常德澧縣城頭山是中國目前發(fā)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址。其中發(fā)現的距今6500多年的水稻田遺址,是當今世界上發(fā)現的歷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遺址。這一考古發(fā)現最能反映我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哪一特點()。

題型:單項選擇題

唐后期,南方興建的水利工程數量超過北方,有些工程的規(guī)模也很大,能灌溉成千上萬頃田地以至幾個縣。而且南方各地開墾了許多湖田、渚田、山田,這使水域、山區(qū)的土地也得到利用。這表明()

題型:單項選擇題

唐朝長安的東市和西市跟坊一樣,四周皆有高大的圍墻。宋敏求《長安志》記載其規(guī)模大,每個市約占2個坊的面積,市內有4條大街,圍墻四面各有2個門,城門定時開閉。這反映了當時()。

題型:單項選擇題

重農抑商政策是在重視農業(yè)生產和發(fā)展的同時,重官商,遏制農民經商,打擊富賈大商,抑制中小商販人數過多.這說明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

題型:單項選擇題

近年來,河洛地區(qū)出土了大量兩漢時期的鐵農具,主要包括翻耕農具、中耕農具、整地農具、播種用具、收獲農具等。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河洛地區(qū)()。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表反映了1951-1960年我國城鄉(xiāng)人口結構的變化。這一時段內人口結構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春秋時期出現了鋤、鏟、鐮、耙、镢等鐵農具。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已能使用于墾地、翻土、開溝、整地、除草和收獲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以上材料說明()

題型:單項選擇題

據統(tǒng)計,在清朝前期的196年中,順治十二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實行比較嚴格的海禁,康熙五十六年至雍正五年實行了部分地區(qū)海禁,總計39年。乾隆二十二年后,歐美各國“在廣州收泊貿易”,南洋地區(qū)的國家到閩、浙、江海關貿易。這反映了清朝前期()。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表是“1820—1939年間廣東沿海某鄉(xiāng)居民離鄉(xiāng)謀生情況統(tǒng)計表”。據此可知()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95-1997年,在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的一些銅錢,其中有秦至西漢初的半兩錢。昭平、貴縣、合浦、平樂賀縣等地的漢墓已發(fā)現有不少秦漢的半兩錢、五銖錢。在昭平縣風清一號東漢墓出土了5種錢幣308枚,風清二號東漢墓也出土了3個品種共553枚錢幣。由此可以推斷當時()。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