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計入受壓鋼筋作用的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與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級不應大于0.25,二級、三級不應大于0.35
B.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頂面縱向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級不應小于0.5,二級、三級不應小于0.3
C.一級、二級抗震等級框架梁,當箍筋直徑大于12mm、肢數不少于4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 時,箍筋加密區(qū)最大間距應允許放寬到不大于200mm
D.抗震等級為二級時,梁端箍筋最大間距不應超過100mm
E.抗震等級為三級時,箍筋最小直徑不應小于6mm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剪力墻的豎向和水平分布鋼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級抗震等級時均不應小于0.25%
B.剪力墻的豎向和水平分布鋼筋的配筋率,四級抗震等級時不應小于0.20%
C.房屋高度不大于20m 的混凝土剪力墻結構,不應小于0.15%
D.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房屋建筑中,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鋼筋間距不應大于200mm
E.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房屋建筑中,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鋼筋直徑不應小于10mm
A.強度等級為500MPa 時,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50%
B.強度等級為400MPa 時,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55%
C.強度等級為300MPa 時,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60%
D.一側縱向鋼筋,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30%
E.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20%
A.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寬度不應小于300mm
B.矩形截面框架柱的邊長不應小于300mm
C.圓柱截面柱的直徑不應小于350mm
D.高層建筑剪力墻的截面厚度不應小于160mm
E.多層建筑剪力墻的截面厚度不應小于150mm
A.應按主拉應力設計值的合力在配筋方向的投影確定配筋量、按主拉應力的分布確定鋼筋布置,并應符合相應的構造要求
B.應根據設計狀況和構件性能設計目標確定混凝土和鋼筋的強度取值
C.鋼筋設計應力應大于鋼筋的強度取值
D.混凝土設計應力應大于混凝土的強度取值
E.構件設計應力不應應大于構件性能要求
A.截面應變保持平面
B.應當考慮混凝土的抗拉作用
C.應確定混凝土的應力-應變本構關系
D.縱向受拉鋼筋的極限拉應變取為0.01
E.縱向鋼筋的應力取鋼筋應變與其彈性模量的乘積,且鋼筋應力不應超過鋼筋抗壓、抗拉強度設計值;對于軸心受壓構件,鋼筋的抗壓強度設計值取值不應超過400Nmm2
最新試題
關于混凝土拌合用水描述正確的是()
混凝土房屋建筑結構中剪力墻的豎向和水平分布鋼筋的配筋率,在抗震等級為4級時不應小于()%。
關于混凝土結構上的作用及其作用效應計算的規(guī)定描述正確的是()
混凝土結構構件之間、非結構構件與結構構件之間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結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按照混凝土的()確定各組材料的種類、性能及用量要求。
關于混凝土房屋建筑結構中剪力墻的最小配筋率及構造描述正確的是()
結構分析模型采用近似假定和簡化模型時,應有()
關于熱軋鋼筋、余熱處理鋼筋、冷軋帶肋鋼筋及預應力筋的最大力總延伸率限值描述正確的是()。
房屋建筑混凝土框架梁設計中,計入受壓鋼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與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級不應大于()
結構計算分析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