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要善于“折疊”自己
陳大笑
①把51張白紙重疊在一起,厚度最多不過幾厘米。但把一張足夠大的白紙折疊51次,厚度竟然超過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人生從來不是平鋪直敘,好比白紙一般,如何“折疊”自己,決定著人生的厚度、事業(yè)的成敗。
②“折疊”是智慧的迂回。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戰(zhàn)計劃并非如此。紅軍因為急于一口吃掉敵人,結果遇挫,被迫開始一渡赤水。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聲東擊西,穿插迂回,與敵人巧妙周旋,以三萬劣勢兵力牽著數十萬敵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這一紅軍長征史上的光輝戰(zhàn)例。這次行動,周恩來稱之為走“之”字路。實踐證明,最近的距離不一定是直線,而看似“折疊”彎曲的“之”字路線,往往是達到最終目的的最佳路徑。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那些不講科學的蠻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僅難以到達成功的彼岸,還可能在途中觸礁、擱淺。像河流一樣“折疊”蜿蜒,才能避開擋在前面的障礙,實現(xiàn)波浪式前進。
③“折疊”是生動的重復。重復是工作生活的常態(tài),許多人都在“重復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積累都能產生質的飛躍。老驢拉磨般的簡單重復、機械重復,結局多是“原地轉圈”“濤聲依舊”。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睍ネ豸酥摹短m亭序》,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就是因為其中充滿著變化,所有重復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態(tài)的處理。()。在“折疊”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重復,堅持“不作尋常重復”,進行生動的重復,方能書寫出彩華章。
④()。有人做過一個計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僅為1%,反復嘗試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達到63%。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跡。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場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疊”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積小勝為大勝”,把簡單做成不簡單,使平凡變成不平凡。正如英國著名小說家安東尼·特羅洛普所說:“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堅持去做,就能勝過那些艱難的大事。”
⑤“折疊”是“折磨”的疊加。有人提出過“坎理論”,就是要過關卡,上臺階,好比爬山越嶺,上到一定高度,就過了一個坎。成功多是苦難輝煌,成長多為浴火重生。想要前進,最快的腳步是“負重”,因為“挑擔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就是倒退的開始。其實,成長就是與自我的搏斗,與自我的較量,與自己較勁才能有長進。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勁崗位“淬火”,到艱苦一線“蹲苗”,在事上磨練自己,用時間灌溉自己,多挑戰(zhàn)“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斷邁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疊”的學問,付諸有力的行動,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解放軍報》2018年9月20日,有改動)

請在《要善于“折疊”自己》第③段括號里補充一個事實論據。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問答題

要善于“折疊”自己
陳大笑
①把51張白紙重疊在一起,厚度最多不過幾厘米。但把一張足夠大的白紙折疊51次,厚度竟然超過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人生從來不是平鋪直敘,好比白紙一般,如何“折疊”自己,決定著人生的厚度、事業(yè)的成敗。
②“折疊”是智慧的迂回。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戰(zhàn)計劃并非如此。紅軍因為急于一口吃掉敵人,結果遇挫,被迫開始一渡赤水。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聲東擊西,穿插迂回,與敵人巧妙周旋,以三萬劣勢兵力牽著數十萬敵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這一紅軍長征史上的光輝戰(zhàn)例。這次行動,周恩來稱之為走“之”字路。實踐證明,最近的距離不一定是直線,而看似“折疊”彎曲的“之”字路線,往往是達到最終目的的最佳路徑。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那些不講科學的蠻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僅難以到達成功的彼岸,還可能在途中觸礁、擱淺。像河流一樣“折疊”蜿蜒,才能避開擋在前面的障礙,實現(xiàn)波浪式前進。
③“折疊”是生動的重復。重復是工作生活的常態(tài),許多人都在“重復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積累都能產生質的飛躍。老驢拉磨般的簡單重復、機械重復,結局多是“原地轉圈”“濤聲依舊”。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書圣王羲之的《蘭亭序》,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就是因為其中充滿著變化,所有重復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態(tài)的處理。()。在“折疊”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重復,堅持“不作尋常重復”,進行生動的重復,方能書寫出彩華章。
④()。有人做過一個計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僅為1%,反復嘗試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達到63%。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跡。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場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疊”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積小勝為大勝”,把簡單做成不簡單,使平凡變成不平凡。正如英國著名小說家安東尼·特羅洛普所說:“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堅持去做,就能勝過那些艱難的大事。”
⑤“折疊”是“折磨”的疊加。有人提出過“坎理論”,就是要過關卡,上臺階,好比爬山越嶺,上到一定高度,就過了一個坎。成功多是苦難輝煌,成長多為浴火重生。想要前進,最快的腳步是“負重”,因為“挑擔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就是倒退的開始。其實,成長就是與自我的搏斗,與自我的較量,與自己較勁才能有長進。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勁崗位“淬火”,到艱苦一線“蹲苗”,在事上磨練自己,用時間灌溉自己,多挑戰(zhàn)“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斷邁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疊”的學問,付諸有力的行動,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解放軍報》2018年9月20日,有改動)

《要善于“折疊”自己》第②段中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2.問答題

要善于“折疊”自己
陳大笑
①把51張白紙重疊在一起,厚度最多不過幾厘米。但把一張足夠大的白紙折疊51次,厚度竟然超過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人生從來不是平鋪直敘,好比白紙一般,如何“折疊”自己,決定著人生的厚度、事業(yè)的成敗。
②“折疊”是智慧的迂回。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戰(zhàn)計劃并非如此。紅軍因為急于一口吃掉敵人,結果遇挫,被迫開始一渡赤水。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聲東擊西,穿插迂回,與敵人巧妙周旋,以三萬劣勢兵力牽著數十萬敵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這一紅軍長征史上的光輝戰(zhàn)例。這次行動,周恩來稱之為走“之”字路。實踐證明,最近的距離不一定是直線,而看似“折疊”彎曲的“之”字路線,往往是達到最終目的的最佳路徑。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那些不講科學的蠻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僅難以到達成功的彼岸,還可能在途中觸礁、擱淺。像河流一樣“折疊”蜿蜒,才能避開擋在前面的障礙,實現(xiàn)波浪式前進。
③“折疊”是生動的重復。重復是工作生活的常態(tài),許多人都在“重復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積累都能產生質的飛躍。老驢拉磨般的簡單重復、機械重復,結局多是“原地轉圈”“濤聲依舊”。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書圣王羲之的《蘭亭序》,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就是因為其中充滿著變化,所有重復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態(tài)的處理。()。在“折疊”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重復,堅持“不作尋常重復”,進行生動的重復,方能書寫出彩華章。
④()。有人做過一個計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僅為1%,反復嘗試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達到63%。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跡。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場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疊”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積小勝為大勝”,把簡單做成不簡單,使平凡變成不平凡。正如英國著名小說家安東尼·特羅洛普所說:“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堅持去做,就能勝過那些艱難的大事。”
⑤“折疊”是“折磨”的疊加。有人提出過“坎理論”,就是要過關卡,上臺階,好比爬山越嶺,上到一定高度,就過了一個坎。成功多是苦難輝煌,成長多為浴火重生。想要前進,最快的腳步是“負重”,因為“挑擔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就是倒退的開始。其實,成長就是與自我的搏斗,與自我的較量,與自己較勁才能有長進。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勁崗位“淬火”,到艱苦一線“蹲苗”,在事上磨練自己,用時間灌溉自己,多挑戰(zhàn)“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斷邁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疊”的學問,付諸有力的行動,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解放軍報》2018年9月20日,有改動)

《要善于“折疊”自己》第②③④⑤段從四個方面論證了中心論點。根據上下文,在第④段括號里填寫合適的內容。
3.問答題

要善于“折疊”自己
陳大笑
①把51張白紙重疊在一起,厚度最多不過幾厘米。但把一張足夠大的白紙折疊51次,厚度竟然超過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人生從來不是平鋪直敘,好比白紙一般,如何“折疊”自己,決定著人生的厚度、事業(yè)的成敗。
②“折疊”是智慧的迂回。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戰(zhàn)計劃并非如此。紅軍因為急于一口吃掉敵人,結果遇挫,被迫開始一渡赤水。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聲東擊西,穿插迂回,與敵人巧妙周旋,以三萬劣勢兵力牽著數十萬敵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這一紅軍長征史上的光輝戰(zhàn)例。這次行動,周恩來稱之為走“之”字路。實踐證明,最近的距離不一定是直線,而看似“折疊”彎曲的“之”字路線,往往是達到最終目的的最佳路徑。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那些不講科學的蠻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僅難以到達成功的彼岸,還可能在途中觸礁、擱淺。像河流一樣“折疊”蜿蜒,才能避開擋在前面的障礙,實現(xiàn)波浪式前進。
③“折疊”是生動的重復。重復是工作生活的常態(tài),許多人都在“重復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積累都能產生質的飛躍。老驢拉磨般的簡單重復、機械重復,結局多是“原地轉圈”“濤聲依舊”。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書圣王羲之的《蘭亭序》,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就是因為其中充滿著變化,所有重復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態(tài)的處理。()。在“折疊”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重復,堅持“不作尋常重復”,進行生動的重復,方能書寫出彩華章。
④()。有人做過一個計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僅為1%,反復嘗試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達到63%。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跡。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場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疊”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積小勝為大勝”,把簡單做成不簡單,使平凡變成不平凡。正如英國著名小說家安東尼·特羅洛普所說:“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堅持去做,就能勝過那些艱難的大事。”
⑤“折疊”是“折磨”的疊加。有人提出過“坎理論”,就是要過關卡,上臺階,好比爬山越嶺,上到一定高度,就過了一個坎。成功多是苦難輝煌,成長多為浴火重生。想要前進,最快的腳步是“負重”,因為“挑擔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就是倒退的開始。其實,成長就是與自我的搏斗,與自我的較量,與自己較勁才能有長進。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勁崗位“淬火”,到艱苦一線“蹲苗”,在事上磨練自己,用時間灌溉自己,多挑戰(zhàn)“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斷邁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疊”的學問,付諸有力的行動,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解放軍報》2018年9月20日,有改動)

《要善于“折疊”自己》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4.問答題

老楊樹下
舒小驊
宿舍樓前聳立著一棵老楊樹,紋理粗糙的枝干奮力托舉起碩大的樹冠。入夏來,樹上綴滿大大小小濃密的葉子,猶如撐開一把遮陽的巨傘,為樹下乘涼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著清爽和綠意。
午后,我正在趕寫一篇文章。窗外由遠而近傳來“叮啷、叮啷”的鐵板敲擊聲,稍后便響起了“磨剪子嘞搶菜刀”的悠長吆喝。思緒被攪亂,我剛停住筆,猛然間,窗外爆發(fā)出爭吵——“你磨刀怎么這么貴呀!不能便宜點嗎?”“你打聽打聽,眼下都這個價?!毖劭次恼赂緵]法繼續(xù)寫,我迅速穿上外衣開門下樓。
樹蔭底下橫了一條綁著磨刀石、懸掛小鐵罐的長凳。旁邊有個拿菜刀的老太太正與身材消瘦的磨刀師傅侃價。師傅有把子年紀了,穿著一件圍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臉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堅持只給4元。我想讓二人生意盡快做成好早點走人,就勸他倆:“你們各讓一步,5塊錢磨了吧!”磨刀師傅沒吭氣,撩起衣襟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抬起一雙被細密皺紋圍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轉過臉來,像要打架一樣沖我吼道:“憑什么要5塊,這1塊錢你替我出?”我本想給雙方打個圓場,卻沒料到兩面不落好,只得閉上嘴在一旁傻站著。爭執(zhí)雙方各不相讓,僵持了一會兒,不歡而散。
“你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輕聲埋怨磨刀師傅說:“5塊錢給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塊錢嘛!”“那不成!”磨刀師傅斷然拒絕:“少收她1塊,待會兒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塊?再來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塊。那俺今晚買干糧、買菜的錢就不夠啦!”
聽他這么說,多收少收這1塊錢還真關系到溫飽的大問題。我不免試探著問:“那你一天能掙多少?”“這可說不好,干俺這行,哪能旱澇保收?!蔽矣肿穯枺骸澳悄阕疃嘁惶炷ミ^幾把刀?”磨刀師傅想了片刻回答:“你還甭說,頭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樁活掙5塊。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闭f到這,磨刀師傅的一雙干眼中閃現(xiàn)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皺紋也舒展開了,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生動起來。
“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師傅嘆了口氣說:“唉,出門轉悠一整天,一樁活沒攬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熱天的,有幾個人來送活?趕上刮風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過交談,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師傅的人生經歷。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縣刀具廠上班,廠子倒閉后回鄉(xiāng)務農。妻子多病,三天兩頭跑醫(yī)院。為了看病方便,他和兒子陪妻子進城長住。租房、吃飯、看病、買藥……全需要錢。兒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腎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憑磨刀的手藝掙一份零錢。我對邵師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攆他挪地方的念頭早已打消,腦子里轉悠的只是能為他做點什么。
這時一位中年婦女提把菜刀走近問:“師傅,磨菜刀多少錢?”“6塊?!薄斑?,怎么貴啦?不都是5塊嘛!”“那是過時的行市啦!”我搶著替師傅解釋:“眼下企業(yè)職工、公務員們不都漲工資啦?干個體服務的價格也該適當漲漲吧!再說這么大熱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嗎?您就別計較這1塊錢啦!”聽了我這番話,中年婦女默認了6元的價格。邵師傅從隨身攜帶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鐵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過菜刀俯身磨起來。趁著邵師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銹的刀剪,又倒了一杯涼開水拿到老楊樹下。邵師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錚亮的刀刃上試了試,然后把菜刀遞給中年婦女,叮囑說:“這刀刃可鋒利,用時留點神,當心拉了手?!?br /> “邵師傅,你先喝口水,再幫我磨磨這幾把刀剪?!鄙蹘煾到舆^水杯連聲道謝,仰面朝天一口氣喝完,然后開始干活?;罡赏旰?,我對他說:“4把刀剪,該給你24塊對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給你優(yōu)惠,每把5塊?!薄澳窃趺葱?,不能壞了你的規(guī)矩?!蔽掖绮讲蛔尩嘏c他逆向侃價,一番拉鋸后,邵師傅讓步了。我抽出一張50元的遞給他。他為難地說:“今兒送活的人少,手頭沒零錢找?!蔽乙话褜㈠X塞進他手里說:“那就別找啦!”他搖頭道:“那不成!俺哪能占這種便宜?”說罷他拿著那張鈔票轉身直奔向鄰樓底層的小賣部,不一會兒氣喘吁吁地跑回來,先退給我26元,又把一小瓶顯然是為換零錢而買的礦泉水,寶貝似的放進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帶回家去給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兒子。
我收下錢,跟邵師傅道了別,回家剛坐下,忽聽門鈴響。開門一看,原來是邵師傅。他微微喘著氣說:“摁了好幾家門鈴才找到你?!闭f著舉起一張卡問:“這是你剛才丟的吧?俺收工時在地上撿到的?!蹦鞘且粡埐辉O密碼,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場購物卡。我告訴他這張卡不是我丟的,讓他再問問別人。邵師傅有些失意地說:“已問過幾個人了,都沒人認領??!”“那你就留著自己用唄,”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騙的?!薄澳遣怀桑〔粚儆诎车陌巢荒芤?!”邵師傅回絕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雙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說剛才失言了?!皝G卡的人還不知有多著急吶!”邵師傅說罷又問我居委會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過居委會尋找失主。
邵師傅匆匆離去后,我的心潮難以平靜。我伸頭望窗外,老楊樹下已空無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鐵板敲擊聲似乎仍在回蕩。老楊樹被夕陽鋪灑上一層迷人的金色,晚風拂動著枝葉發(fā)出輕微的聲響,宛若應和著鐵板聲在歌唱。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10月31日有改動]

結合《老楊樹下》全文,簡要分析文章結尾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5.問答題

老楊樹下
舒小驊
宿舍樓前聳立著一棵老楊樹,紋理粗糙的枝干奮力托舉起碩大的樹冠。入夏來,樹上綴滿大大小小濃密的葉子,猶如撐開一把遮陽的巨傘,為樹下乘涼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著清爽和綠意。
午后,我正在趕寫一篇文章。窗外由遠而近傳來“叮啷、叮啷”的鐵板敲擊聲,稍后便響起了“磨剪子嘞搶菜刀”的悠長吆喝。思緒被攪亂,我剛停住筆,猛然間,窗外爆發(fā)出爭吵——“你磨刀怎么這么貴呀!不能便宜點嗎?”“你打聽打聽,眼下都這個價。”眼看文章根本沒法繼續(xù)寫,我迅速穿上外衣開門下樓。
樹蔭底下橫了一條綁著磨刀石、懸掛小鐵罐的長凳。旁邊有個拿菜刀的老太太正與身材消瘦的磨刀師傅侃價。師傅有把子年紀了,穿著一件圍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臉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堅持只給4元。我想讓二人生意盡快做成好早點走人,就勸他倆:“你們各讓一步,5塊錢磨了吧!”磨刀師傅沒吭氣,撩起衣襟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抬起一雙被細密皺紋圍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轉過臉來,像要打架一樣沖我吼道:“憑什么要5塊,這1塊錢你替我出?”我本想給雙方打個圓場,卻沒料到兩面不落好,只得閉上嘴在一旁傻站著。爭執(zhí)雙方各不相讓,僵持了一會兒,不歡而散。
“你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輕聲埋怨磨刀師傅說:“5塊錢給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塊錢嘛!”“那不成!”磨刀師傅斷然拒絕:“少收她1塊,待會兒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塊?再來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塊。那俺今晚買干糧、買菜的錢就不夠啦!”
聽他這么說,多收少收這1塊錢還真關系到溫飽的大問題。我不免試探著問:“那你一天能掙多少?”“這可說不好,干俺這行,哪能旱澇保收?!蔽矣肿穯枺骸澳悄阕疃嘁惶炷ミ^幾把刀?”磨刀師傅想了片刻回答:“你還甭說,頭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樁活掙5塊。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闭f到這,磨刀師傅的一雙干眼中閃現(xiàn)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皺紋也舒展開了,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生動起來。
“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師傅嘆了口氣說:“唉,出門轉悠一整天,一樁活沒攬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熱天的,有幾個人來送活?趕上刮風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過交談,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師傅的人生經歷。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縣刀具廠上班,廠子倒閉后回鄉(xiāng)務農。妻子多病,三天兩頭跑醫(yī)院。為了看病方便,他和兒子陪妻子進城長住。租房、吃飯、看病、買藥……全需要錢。兒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腎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憑磨刀的手藝掙一份零錢。我對邵師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攆他挪地方的念頭早已打消,腦子里轉悠的只是能為他做點什么。
這時一位中年婦女提把菜刀走近問:“師傅,磨菜刀多少錢?”“6塊?!薄斑?,怎么貴啦?不都是5塊嘛!”“那是過時的行市啦!”我搶著替師傅解釋:“眼下企業(yè)職工、公務員們不都漲工資啦?干個體服務的價格也該適當漲漲吧!再說這么大熱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嗎?您就別計較這1塊錢啦!”聽了我這番話,中年婦女默認了6元的價格。邵師傅從隨身攜帶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鐵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過菜刀俯身磨起來。趁著邵師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銹的刀剪,又倒了一杯涼開水拿到老楊樹下。邵師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錚亮的刀刃上試了試,然后把菜刀遞給中年婦女,叮囑說:“這刀刃可鋒利,用時留點神,當心拉了手。”
“邵師傅,你先喝口水,再幫我磨磨這幾把刀剪?!鄙蹘煾到舆^水杯連聲道謝,仰面朝天一口氣喝完,然后開始干活?;罡赏旰?,我對他說:“4把刀剪,該給你24塊對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給你優(yōu)惠,每把5塊?!薄澳窃趺葱校荒軌牧四愕囊?guī)矩。”我寸步不讓地與他逆向侃價,一番拉鋸后,邵師傅讓步了。我抽出一張50元的遞給他。他為難地說:“今兒送活的人少,手頭沒零錢找?!蔽乙话褜㈠X塞進他手里說:“那就別找啦!”他搖頭道:“那不成!俺哪能占這種便宜?”說罷他拿著那張鈔票轉身直奔向鄰樓底層的小賣部,不一會兒氣喘吁吁地跑回來,先退給我26元,又把一小瓶顯然是為換零錢而買的礦泉水,寶貝似的放進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帶回家去給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兒子。
我收下錢,跟邵師傅道了別,回家剛坐下,忽聽門鈴響。開門一看,原來是邵師傅。他微微喘著氣說:“摁了好幾家門鈴才找到你?!闭f著舉起一張卡問:“這是你剛才丟的吧?俺收工時在地上撿到的?!蹦鞘且粡埐辉O密碼,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場購物卡。我告訴他這張卡不是我丟的,讓他再問問別人。邵師傅有些失意地說:“已問過幾個人了,都沒人認領啊!”“那你就留著自己用唄,”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騙的。”“那不成!不屬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師傅回絕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雙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說剛才失言了?!皝G卡的人還不知有多著急吶!”邵師傅說罷又問我居委會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過居委會尋找失主。
邵師傅匆匆離去后,我的心潮難以平靜。我伸頭望窗外,老楊樹下已空無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鐵板敲擊聲似乎仍在回蕩。老楊樹被夕陽鋪灑上一層迷人的金色,晚風拂動著枝葉發(fā)出輕微的聲響,宛若應和著鐵板聲在歌唱。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10月31日有改動]

《老楊樹下》的作者為什么要通過“我的眼光來講述老邵的故事?請分析這種敘事角度的好處。

最新試題

依照選文《論真性情》的觀點,請你從下面文化名人或者文學形象中選取一個,結合與其相關的文學作品對他是否有真性情進行評析。陶淵明、蘇軾、《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

題型:問答題

“賈平凹的散文總是讓人有親切之感,有警醒之感。親切來自他的細膩,而警醒則來自他的敏銳。”圍繞這一評價,將你的閱讀心得寫下來。寫作提示:①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方向來寫,也可以二者結合起來寫,如果另有其他獨到的收獲也可以寫;②不少于150字;③書寫規(guī)范,卷面整潔。

題型:問答題

《拿來主義》一文的重點是論證拿來主義,但前面用了大量篇幅論述了“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對其作用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在《我的空中樓閣》一文中,李樂薇筆下的“空中樓閣”不具有的特點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母親的心》第⑧段“母親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輕輕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剛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趕緊再一次撈起了螃蟹,如是者數次。”中一系列動作描寫有什么作用?

題型:問答題

閱讀文章《母親的心》①~④段,說說母親冒著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題型:問答題

“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后退了一些。”(《我的空中樓閣》)對這句話分析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對這句話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把這段文字分為四層,簡述各層意思。

題型:問答題

莫泊桑的《項鏈》一文中,不能體現(xiàn)路瓦栽夫人虛榮心的一句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