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1911年,清政府為了應付時局而發(fā)行的公債是()。
A.西原借款
B.昭信股票
C.息借商款
D.愛國公債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厘金制度被廢止是在()。
A.1911年
B.1883年
C.1931年
D.1924年
2.單項選擇題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財政主權遭到嚴重破壞的標志是()。
A.新海關的設立
B.厘金的開征
C.關稅自主權的喪失
D.公債的發(fā)行
3.單項選擇題管理國家財政的機構,秦時稱為()。
A.少府
B.治粟內史
C.戶部
D.大司農
4.單項選擇題“上計”制度萌芽于()。
A.原始社會末期
B.春秋戰(zhàn)國時期
C.隋唐時期
D.兩宋時期
5.單項選擇題中國清初之前農業(yè)稅演變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不包括()。
A.稅負轉嫁
B.人口流失,戶口失實
C.賦外加賦之事的發(fā)生
D.稅負均衡,普遍納稅
最新試題
明朝初期的賦稅征解,主要實行的是官收官解制度。
題型:判斷題
就預算意義上來說,第一次編成近代形式的預算,是編制的清末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的預算。
題型:判斷題
明清海禁政策是重農抑商政策的繼續(xù)和發(fā)展。
題型:判斷題
唐朝的常平倉是負責國家財政支出的主要糧倉。
題型:判斷題
從征役制到募役制,是政府與居民生產關系上的重大進步。
題型:判斷題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完全地收回了關稅自主權。
題型:判斷題
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近代的產生和發(fā)展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強的經濟侵略,增加了財政收入。
題型:判斷題
秦漢時期財政收入的支柱是來自于對土地上的勞動者征收的人頭稅和徭役。
題型:判斷題
“財政包干”體制形成地方經濟割據,不利于全國統(tǒng)一市場的形成。
題型:判斷題
南京國民政府仿效西方國家建立的會計、審計、行政、國庫四綜連橫的財政管理體制,具有一定的科學創(chuàng)見性。
題型:判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