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份回購
B.拆股
C.并股
D.配股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下列財經(jīng)信息所描述的事件中,屬于由系統(tǒng)性風險引起的是()
①希臘政府財政赤字引發(fā)金融市場動蕩
②美國就業(yè)市場數(shù)據(jù)惡化,導致股票指數(shù)下跌
③“三聚氰胺”事件,導致奶制品行業(yè)股票價格集體下滑
④某日,某公司因涉嫌偽造財務報表接受調(diào)查,導致該公司股價持續(xù)下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6.84萬元
B.12.6萬元
C.15.84萬元
D.21.6萬元
A.其他條件不變,資金成本率越高,凈值報酬率越低
B.其他條件不變,財務杠桿倍數(shù)越高,凈值報酬率的絕對值越高
C.財務杠桿的運用將會放大投資者的收益或損失
D.當資金成本率為零時,資產(chǎn)投資報酬率與凈值報酬率一定相等
A.投資目標應以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為目的
B.投資計劃書內(nèi)容應包括投資目標、目標金額和實現(xiàn)時間等
C.投資規(guī)劃的第一步就是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
D.投資組合一經(jīng)確定,就應始終堅持按該組合方式進行投資以獲得期望的投資收益
A.宋女士去年離異,獨自撫養(yǎng)女兒,小王建議宋女士以女兒為被保險人投保終身壽險
B.李先生經(jīng)營一家企業(yè),收入豐厚,他打算在兒子18歲時送其出國留學,小王建議李先生設立子女教育金信托
C.某事業(yè)單位員工劉先生的女兒剛剛出生,小王建議劉先生從現(xiàn)在開始定投指數(shù)型基金以儲備女兒的教育金
D.小趙家庭貧困,家庭每月依靠領取低保金生活,小趙剛剛被某大學錄取,小王建議其申請國家助學貸款
最新試題
隨著經(jīng)濟的進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醫(yī)療水平不斷提高,我國預期死亡率不斷降低,對保險公司而言()
下列關于CFP商標的使用,正確的是()。
王先生本年初家庭總資產(chǎn)共計500萬元,其中包括負債180萬元;本年收入共計80萬元,生活支出共計36萬元,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收入支出項目;那么下列關于王先生家本年度財務狀況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孫小姐購買了一套價值200萬元的住房,首付3成,其余向銀行貸款,貸款年利率為%,按月等額本息還款,貸款期限20年。已經(jīng)還了3年,那么還剩余貸款本金()。(答案取最接近值)
林先生計劃購買一處房產(chǎn),需向銀行申請120萬元的房貸,期限為20年,貸款利率為6%,按月還款;目前,房貸可以選擇等額本金和等額本息兩種還款方式。假如林先生前期還款能力較強,希望前期盡量多還款來減輕利息負擔,那么林先生應當選擇()還款方式,還款5年后,剩余的貸款本金為()。(答案取最接近值。)
小刁夫婦今年喜得兒子,三年后上幼兒園,按照當前學費水平預計兒子的基本教育金支出如下:幼兒園三年每年1萬元,小學六年每年1.5萬元,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每年均為2萬元,大學四年每年2.5萬元。假定年投資報酬率為6%,教育費用年增長率為3%,為滿足兒子教育總支出,小刁現(xiàn)在應一次性投入()。(答案取最接近值)
有A、B兩方案,其期初投資及現(xiàn)金流量如下:A方案,期初投入200,000元,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分別現(xiàn)金流入0元,50,000元,100,000元,150,000元;B方案,期初投入200,000元,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分別現(xiàn)金流入30,000元,60,000元,90,000元,120,000元。若資金成本為6%,應該選擇哪個方案以及選擇的理由是()。
假設某年年初一攬子消費品的人民幣報價為RMB12,663,美元報價為USD2,012,該年度中國的CPI為6%,美國的CPI為4%,根據(jù)購買力平價理論,人民幣對美元的年初、年末匯率用直接標價法應分別為()。
黃女士因工作原因需要在某市居住三年,自己解決住房問題,由單位提供固定金額的住房補貼。她在某小區(qū)租住一套房子,需年交租金6萬元,并交付三個月的房租作為押金,貼現(xiàn)率為6%,不考慮其他稅費,則租房的凈現(xiàn)值為()。(答案取最接近值)
高先生夫婦公積金賬戶余額目前共有35萬元,計劃5年后購買一套價值200萬元的新房,夫妻2人每月工資都為15,000元,公積金繳費比例均為12%,公積金貸款上限為90萬元,還款期限為20年,貸款利率為4.5%,按月等額本息還款。假定首付比例最低為5成;假如夫妻二人計劃買房以后僅用公積金賬戶來償還公積金貸款的月供,且公積金賬戶余額可以用來支付首付;那么夫妻2人5年后買房時,資金是否足夠,盈余或者缺口是多少()(公積金賬戶投資報酬率為3.5%,高先生夫婦公積金繳費基數(shù)均為2人月工資額,且假定不考慮購房過程中的稅費及手續(xù)費等問題,答案取最接近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