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舌骨或會厭與甲狀軟骨間的筋膜
B.咽部的筋膜
C.彈性圓錐在環(huán)狀軟骨弓與甲狀軟骨下緣,兩環(huán)甲肌之間的裸露部分
D.甲狀軟骨與環(huán)狀軟骨之間的筋膜
E.環(huán)甲肌膜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頸外靜脈收集頭皮和面部靜脈血,末端有一對瓣膜,但不能防止血液逆流
B.頸前靜脈沿頸前方下行,在鎖骨上形成靜脈弓
C.頸內靜脈沿頸內動脈和頸總動脈外側下行,至胸鎖關節(jié)后方與鎖骨下靜脈匯合成頭臂靜脈
D.頸內靜脈通過頸動脈鞘與頸深筋膜和肩胛舌骨肌中間腱相連,呈開放狀,有利回流
E.頸內靜脈外傷時,由于管腔不能閉鎖,可導致空氣栓塞
A.鎖骨上三角位于鎖骨上緣上1/3前方
B.前界為胸鎖乳突肌后緣
C.后界為斜方肌前緣
D.下為鎖骨中1/3的上緣
E.包括枕三角和鎖骨上角
A.頸動脈鞘內有頸總動脈,頸內、外動脈,頸內靜脈及迷走神經
B.鞘的下段頸總動脈位于后內側,頸內靜脈位于前外側
C.鞘的下段迷走神經位于頸總動脈和頸內靜脈間前方
D.鞘的上段頸內動脈位于前內,頸內靜脈位于后外
E.鞘的上段迷走神經位于頸總動脈和頸內靜脈間后內方
A.胸鎖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前面、鎖骨上緣內1/3向后止于乳突外側面
B.淺層為皮膚、頸闊肌、頸筋膜淺層、頸外靜脈、頸前靜脈
C.深層有頸動脈鞘、膈神經、頸袢、頸叢及交感神經
D.膈神經由第三至第五頸神經前支組成,向下內行,經鎖骨下動、靜脈之間入縱隔
E.找膈神經時,可從胸鎖乳突肌后緣下部、前斜角肌后面尋找
A.以舌骨為界分舌骨上區(qū)、舌骨下區(qū)
B.舌骨上區(qū)包括頸動脈三角、肌三角
C.外界為胸鎖乳突肌前緣,內界為頸正中線,上界為下頜骨下緣
D.舌骨上區(qū)包括單一的頰下三角和兩側的下頜下三角
E.舌骨下區(qū)包括頸動脈三角和肌三角
最新試題
患者女,13歲。無意中發(fā)現頸右側包塊2個月,破潰流唾液樣液3天入院。查體:頸右側中1/3,舌骨下,胸鎖乳突肌前方,可觸及一直徑3cm 包塊,圓形,尚光滑,邊界不甚清楚,動度小,無壓痛。胸鎖乳突肌前緣可見一外瘺口,無紅腫,表面附有痂殼,去除痂殼擠壓包塊有少許滲出液。痰管造影檢查發(fā)現,瘺管靠近頸部大血管上行,經頸內和頸外動脈之間(頸總動脈分叉處),在二腹肌深面上行,開口于腭扁桃體附近。根據患者情況,最可能的診斷是()
若治療不當,最嚴重的并發(fā)癥是()
下列頸癰的治療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頸部腫塊的診斷方法中,能夠明確包塊性質和最具有確診意義的方法是()
患兒男,7歲。臨床診斷甲狀舌管囊腫,全身麻醉下施行手術切除,根據手術中美蘭染色顯示的范圍,及術中、術后病理切片結果,患兒為舌骨上囊腫,舌骨下單個瘺管。此屬于甲狀舌管囊腫分類中的哪一型()
患者男,56歲。頸后部紅腫痛3天,加重伴發(fā)熱2天。查體:體溫38.5℃。頸部活動受限,頸后第6~7頸椎處皮膚有一范圍約5cmx7cm 稍隆起的紫紅色浸潤區(qū),質韌,界限不清,中央部表面有多個白色膿栓,有的已破潰呈蜂窩狀,少量黏稠膿液和較多壞死組織,周圍皮膚呈浸潤性水腫。頸部淺表淋巴結無腫大。實驗室檢查:白細胞1.3×109/L,中性粒細胞81%。根據患者情況,最可能的診斷是()
膈肌麻痹通常系由腦神經損傷造成,下列特點中,錯誤的是()
下列對頸痛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患兒男,5歲。洗澡時由家人偶然發(fā)現頸前部有一包塊,無痛。查體:一般情況良好。頸前正中線、舌骨下方有一直徑為2cm 凸起的圓形包塊,表面光滑、邊界清楚,無壓痛,隨吞咽上下移動。最可能的診斷是()
患者不愿接受活檢,要求藥物治療。如果是你接診的患者,你首先考慮采用何種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