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粒子是指粒徑為1~100nm的超細微粒,由于表面效應和體積效應,納米粒子常有奇特的光、電、磁、熱性質(zhì),可開發(fā)為新型功能材料。
人工制造納米材料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中國古代銅鏡表面的防銹層,經(jīng)實驗證實為氧化錫納米粒子構(gòu)成的薄膜。
分散質(zhì)微粒的直徑大小在1-100nm之間的分散系叫做膠體。膠體化學法是制備納米粒子的重要方法之一,其關(guān)鍵是“促進成核、控制生長”。用該法制備納米Cr2O3的過程如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2倍于;
B.的1/2為;
C.等于;
D.無法確定。
最新試題
分散系靜置時,成半固體狀態(tài),振搖時成流體,這屬于()。
某反應為一級反應,在167℃,230秒時有90%的反應物發(fā)生了反應,在127℃,230秒時有20%的反應物發(fā)生了反應,試計算:(1)反應的活化能。(2)在147℃時,反應的半衰期是多少?
分散度很高的細小固體顆粒的熔點比普通晶體熔點要高些、低些、還是一樣?為什么會有過冷液體不凝固的現(xiàn)象?
水蒸氣蒸餾時,餾出物中包含高沸點液體和水,則()。
膠體分散體系有巨大的表面及高分散度是熱力學不穩(wěn)定體系,為什么它們又能在一定時期內(nèi)穩(wěn)定存在?
試判斷標準態(tài),298.15K時,該反應的方向。
夏季有時久旱無雨,甚至天空有烏云仍不下雨。從表面化學的觀點來看其原因是()。
加浮石防止暴沸的原理是浮石多孔內(nèi)有較大氣泡,加熱時不致形成過熱液體。
丁二烯二聚反應是一個雙分子反應,已知該反應在400~600K溫度范圍內(nèi)Ea=99.12kJ·mol-1,指前因子A=9.12×103m3·mol-1·s-1。(1)求600K時速率常數(shù)kc。(2)以cΘ=1.0mol·dm-3為標準態(tài),求600K時反應的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Gibbs自由能。
氣相反應CO(g)+Cl2(g)=COCl2(g)是一個二級反應,當CO(g)和Cl2(g)的初始壓力均為10kPa時,在25℃時反應的半衰期為1h,在35℃時反應的半衰期為1/2h 。(1)計算25℃和35℃時反應的速率常數(shù);(2)計算該反應的阿侖尼烏斯活化能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