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在線路上安裝并聯(lián)電抗器
B.在線路上安裝并聯(lián)電容器
C.限制系統(tǒng)的過電壓:110kV~220kV系統(tǒng)一般不超過1.3p.u;3kV~10kV和35kV~66kV系統(tǒng),一般分別不超過1.13p.u和根號3p.u
D.避免110kV和220kV有效接地系統(tǒng)中偶然形成局部不接地系統(tǒng),在低壓側(cè)有電源的110KV和220KV變壓器不接地的中性點裝設(shè)間隙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正常運行時的工頻過電壓
B.暫時過電壓(工頻過電壓和諧振過電壓)
C.操作過電壓
D.雷電過電壓
A.額定分斷能力不低于6kA
B.額定電壓不超過1200V的工頻交流電路
C.額定電壓不超過1500V的直流電路
D.同微型熔斷器的適用范圍
A.熔體應能持續(xù)通過不超過其額定電流的任何電流
B.熔體應能承受正常使用時可能發(fā)生的過載
C.對于“g”熔體,當熔體承載不超過約定不熔斷電流的任何電流時熔體不熔斷;當熔體承載等于或大于約定熔斷電流時,在約定時間內(nèi)熔體熔斷
D.對于“a”熔體,當熔體承載不超過K1In的電流時,在過載曲線所示的相應時間內(nèi)熔體不熔化;當熔體承載的電流在K1In和是K2In之間,熔體可以熔化,只要弧前時間大于弧前時間一電流特性所示的值;當熔體承載的電流超過K2In,在包括燃弧時間一電流帶范圍內(nèi),熔體熔斷
A.R=r0L
B.R=Lρ/S
C.R=L/vS
D.R=r0L/S
A.
B.
C.
D.
![](https://static.ppkao.com/ppmg/img/appqrcode.png)
最新試題
某380V的三相線路,供電給16臺4kW、cosφ=0.87、η=85.5%的Y型電動機,各臺電動機之間相距2m,線路全長50m。試按發(fā)熱條件選擇明敷的BLX-500型導線截面(環(huán)境溫度為30℃)并校驗其機械強度,計算其電壓損耗。(建KΣ取為0.7)
試選擇一條供電給圖所示兩臺低損耗配電變壓器的10kV架空線路的LJ型鋁絞線截面。全線截面一致。線路允許電壓損耗為5%。兩臺變壓器的年最大負荷利用小時數(shù)均為4500h,cosφ=0.9。當?shù)丨h(huán)境溫度為35℃。線路的三相導線作水平等距排列,線距1m。(注:變壓器的功率損耗可按近似公式計算。)
某廠的有功計算負荷為2500kW,功率因數(shù)經(jīng)補償后達到0.91(最大負荷時)。該廠10kV進線上擬安裝一臺SN10-10型少油斷路器,其主保護動作時間為0.9s,斷路器斷路時間為0.2s,其10kV母線上的Ik(3)=18kA。試選擇此少油斷路器的規(guī)格。
某大件裝配車間的面積為10×30m2,頂棚離地高度為5m,工作面離地0.75m,擬采用GC1-A-2G型工廠配照燈(裝220V\125W高壓汞燈)作為車間照明。燈從頂棚吊下0.5m。車間反射比為。減光系數(shù)可取0.7。試用利用系數(shù)法確定燈數(shù),并進行布置。
試分別計算S9-500/10型和S9-800/10型配電變壓器(均Yyn0聯(lián)結(jié))的經(jīng)濟負荷率(取Kq=0.1)。
有一地區(qū)變電站通過一條長7km的10kV架空線路供電給某工廠變電所,該變電所裝有兩臺并列運行的Yyn0聯(lián)結(jié)的S9-1000型變壓器。已知地區(qū)變電站出口斷路器為SN10-I0型。試用歐姆法計算該工廠變電所10kV母線和380V母線的短路電流及短路容量Sk(3),并列出短路計算表。
某車間有一條380V線路,供電給表2-6所列5臺交流電動機。試計算該線路的計算電流和尖峰電流。(提示:計算電流在此可近似地按下式計算:,式中KΣ建議取0.9。)
某變電所380V側(cè)母線采用80×10mm2鋁母線,水平平放,兩相鄰母線軸線間距離為200mm,檔距為0.9m,檔數(shù)大于2。該母線上接有一臺500kW同步電動機,cosφ=1時,η=94%。已知該母線三相短路時,由電力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試校驗此母線的短路動穩(wěn)定度。
某220/380V線路上,接有如表所列的用電設(shè)備。試確定該線路的計算負荷P30、Q30、S30和I30。
某廠有若干車間變電所,互有低壓聯(lián)絡(luò)線相連。其中某一車間變電所裝有一臺無載調(diào)壓型配電變壓器,其高壓繞組有+5%、0、—5%三個電壓分接頭,現(xiàn)調(diào)在主接頭“0”的位置(即U1N)運行。但是白天生產(chǎn)時,低壓母線電壓只有360V(額定電壓為380V),而晚上不生產(chǎn)時,低壓母線電壓又高達415V。試問此變電所低壓母線晝夜電壓偏差范圍(%)為多少?宜采取哪些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