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必須的設備和設施
B.必須的制度和措施
C.必須的資金和人力
D.必須的培訓和宣傳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人的不安全行為
B.自然災害
C.管理上的缺陷
D.設備設施場所的不安全狀態(tài)
A.一樣的
B.比較一樣的
C.不一樣的
D.不變的
A.5分鐘到10分鐘之內(nèi)
B.10分鐘到15分鐘之內(nèi)
C.15分鐘到20分鐘之內(nèi)
D.25分鐘到30分鐘之內(nèi)
A.二級事故
B.三級事故
C.四級事故
D.一級事故
A.二級
B.三級
C.四級
D.五級
最新試題
事故的可能后果(C)取值()為數(shù)人死亡或500≤后果<1000萬元經(jīng)濟損失后果。
風險等級分為A、B、C、D四級,()級風險等級最高,依次降低,()級風險等級最低。
危險源風險控制的具體措施要落實到()。
當()(作業(yè)場所、作業(yè)方式、能量物質(zhì)、工藝改進、設備改造等)發(fā)生變化,新、改、擴建項目要及時進行危險源的()辨識、風險評價。
風險控制的順序為()。()指改變設計以消除危險源,如引入機械提升裝置以消除手舉重物危險源等;()指用低危害材料替代或降低系統(tǒng)能量,如較低的動力、電流、壓力、溫度等;()指安裝通風系統(tǒng)、機械防護、聯(lián)鎖裝置、聲罩等;()指設備檢查、準入控制措施、作業(yè)安全制度、工作許可證等在風險控制中;()指佩戴安全防護眼鏡、聽力保護器具、面罩、安全帶和安全索、口罩和手套等。
危險源辨識要求所有崗位員工參與、職能科室把關、領導審批。該過程體現(xiàn)的是()的過程。
危險源辨識原則上由作業(yè)長(車間主任)負責,組織相關()以崗位為單元開展危險源辨識工作。
()是在“現(xiàn)有控制措施”不能對風險進行完全管控的情況下,后續(xù)風險管控的措施。
根據(jù)風險的不同等級,存在()級風險的作業(yè)活動列為較大危險因素作業(yè)。
各單位、各部門對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匯總,并由()等專業(yè)部門審核,()批準通過后,將《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控制表》發(fā)至崗位供職工學習、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