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人文精神談片(其三)
大學人文學科的職責,我以為可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其科研,直接給當下的社會進步事業(yè)以智力支持,直接服務于社會;其教學,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切實有用的專業(yè)知識、方法和能力,使他們獲得服務社會、建設國家和自己謀生的本領。這些,是我們一直在強調(diào)的,完全必要的。不過這只是一個層面。
對于大學來說,還有一個更高的層面,是通過學術成果向社會輻射、播散人文精神,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具有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一如上述,如果簡括成一句話,就是對于社會人生的真理的堅守和追求。這種人文精神,與自然科學研究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相通,都是對真理的追求,只是所取的對象、所用的手段不同;這種人文精神,也包含了科學精神的一個重要之點:科學也要考慮對于人的生存和幸福的價值所在,也要關切人的命運和前途。
人文精神,比較集中地體現(xiàn)在一些基礎的人文學科中。如學習和研究文藝學,可以提高人的審美志趣和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學習和研究了中國歷史,才能真正建立深厚的、牢固的愛國主義情感,等等。這些基礎性的人文學科,不直接發(fā)生實際的社會功效,但是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因而大學要堅持進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具體的可直接作用社會的實際問題時,也應對其相關的基礎理論、人文底蘊有所思考,甚至發(fā)掘出人文精神的新因素,而不要完全就事論事。同理,大學的自然科學研究,不能止于“技術”,而要探討“科學”和科學精神(“科”“技”兩面其實是不能完全等同的)。這是大學應當有的“學術研究”,是大學不同于具體實踐部門的地方,是大學需要存在的十分重要的理由。因此,“五四”時期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經(jīng)濟學教授的李大釗曾說:只有學術的發(fā)展,值得作大學紀念,只有學術的建樹,值得“北大萬歲萬萬歲”的歡呼。哈佛大學的校訓說:“讓真理與你為友”。正因為學術研究是與真理為友的,而真理與天地同壽,所以真正的學者總是對學術抱著虔誠的態(tài)
度甚至敬畏的心情,孜孜以求,以生命相許,不敢褻瀆和冒犯,有時甚至只問是非不問功利。追求真理,現(xiàn)在聽起來好像有點迂執(zhí),但大學里的學者不能完全沒有這種脾氣。如果對學術研究有這種真誠與虔敬,以致融入自己生命的熱力,那么,不必說不會去剽竊、炒作、“包裝”和粗制濫造,而且另外兩種流行多年的毛病:滿足于“自圓其說”和照搬外說(包括話題)而無意求真,也會被逐漸克服了。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人臣上書給皇后
B.人臣上書給太子
C.人臣上書給皇帝
D.朋友之間往來
A.應當愛惜時間與珍惜生命
B.生命短暫
C.人生苦短
D.應當及
A.快樂由精神來決定
B.快樂是相對的。
C.快樂是短暫的。
D.快樂關乎
最新試題
下列關于戰(zhàn)爭的歷史典故能很好地說明天氣對人類活動影響的是()
王國維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詩宋詞元曲”,一般所說的元曲包括兩個部分,散曲和()
明初以()為代表的臺閣詩人,專事粉飾太平,歌功頌德。
洪昇《長生殿》是清代傳奇的代表作之一,下列關于《長生殿》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杜甫曾經(jīng)評價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以下選項對《秋興》(其一)藝術成就描述正確的一項是()
《定風波》中作者在雨中漫步,可見出他()的心態(tài)。
傳奇作品在明代一直盛行不衰,晚明期間重要的傳奇作品有()
明代散文作家及其作品不一致的一項為()
李玉創(chuàng)作的()對北曲聲律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jié),被時人奉為作曲指南。
《定風波》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作者在這首詞中表現(xiàn)了()的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