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減小入射光強度,則條紋間距不變
B.增大縫到觀察屏之間的距離,干涉條紋間距增大
C.若將雙縫干涉實驗放在水面之下進行,則干涉條紋間距離將比在空氣中小
D.頻率大的可見光產(chǎn)生的干涉條紋間距較小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增大雙縫間距,干涉條紋間距也隨之增大
B.增大縫到觀察屏之間的距離,干涉條紋間距增大
C.頻率較大的可見光產(chǎn)生的干涉條紋間距較大
D.將整個實驗裝置放入水中,干涉條紋間距變大
A.相鄰干涉條紋之間的距離相等
B.中央明條紋最寬,兩邊明條紋寬度變窄
C.屏與縫之間的距離減小,則屏上條紋寬度變窄
D.在實驗裝置不變的情況下,紅光的條紋間距小于藍光的條紋間距
A.2λ
B.1/2λ
C.λ
D.λ/4
A.波長不變,介質中的波速減小
B.介質中的波長變短,波速不變
C.頻率不變,介質中的波速減小
D.介質中的頻率減小,波速不變
最新試題
物方遠心光路的孔徑光闌設置在光學系統(tǒng)的物方焦面上,可以用于測量物體大小的顯微鏡中以提高測量精度。
放大鏡的放大率僅由放大鏡的焦距f′所決定,焦距越大則放大率越大。
有一生物顯微鏡,物鏡數(shù)值孔徑NA=0.5,物體大小2y=0.4mm,照明燈絲面積1.2×1.2mm2,燈絲到物面的距離100mm,采用臨界照明,求聚光鏡焦距和通光孔徑。
一個人近視程度是-2D(屈光度),調節(jié)范圍是8D,求:(1)遠點距離;(2)其近點距離;(3)配戴100度近視鏡,求該鏡的焦距;(4)戴上該近視鏡后,求看清的遠點距離;(5)戴上該近視鏡后,求看清的近點距離。
已知開普勒望遠鏡的視覺放大率Γ=-6×,視場角2ω=6°;出瞳直徑D′=4mm;出瞳距l(xiāng)′z=13mm。設物鏡為孔徑光闌,計算:(1)物鏡的通光口徑;(2)視場光闌的口徑;(3)不漸暈時目鏡的通光口徑。
有像散必然存在場曲,但場曲存在是不一定有像散。
在眼睛的光學成像系統(tǒng)中,明視距離就是近點距離。
一顯微鏡物鏡的垂軸放大率為β=-3x,數(shù)值孔徑NA=0.1,共扼距L=180mm,物鏡框是孔徑光闌,目鏡焦距f′e=25mm。(1)求顯微鏡的視覺放大率。(2)求出射光瞳直徑。(3)求出射光瞳距離(鏡目距)。(4)斜入射照明時,λ=0.55μm,求顯微鏡的分辨率。(5)求物鏡的通光孔徑。(6)射物高2y=6mm,漸暈系數(shù)k=50%,求目鏡的通光孔徑。
已知兩個光學系統(tǒng)的焦距分別為,二者軸向間隔d=50mm,求此組合系統(tǒng)的焦點坐標和焦距。
有一近視眼,通過驗光得知其遠點視度為-2個屈光度(眼鏡行業(yè)稱近視200度),需佩戴焦距為()的近視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