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患者女,69歲,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下肢無力,步態(tài)不穩(wěn),偶有頭暈。查體雙側膝反射(++),踝反射(+)。左側巴賓斯基征(+),右側巴賓斯基征(+)。CT顯示胸8椎體左后方椎管內有一大小1.1cm×1.2cm×2.0cm的高密度腫塊影,CT值約47HU,邊界較清楚,相應椎管容積減少。根據以上表現,該患者可能患的疾病是()。
A.神經鞘瘤
B.血管瘤
C.上皮樣膿腫
D.脊膜瘤
E.脂肪瘤
F.轉移瘤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多項選擇題患者女,15歲,左小腿疼痛4年余。CT示左脛骨干偏上1/3處皮質下見沿長軸走行的串珠樣、膨脹性骨質破壞區(qū),其內密度不均,CT值約84HU,向內推壓鄰近骨髓腔,邊緣見弧形硬化,與正常髓腔分界清晰,鄰近皮質受侵并不均勻性變薄,骨皮質尚完整,未見中斷,病變上下范圍約9cm,周圍未見明顯骨膜反應及軟組織腫塊。非骨化性纖維瘤、纖維性骨皮質缺損與上述疾病相鑒別時需要注意()。
A.非骨化性纖維瘤無成骨表現,以8~20歲居多
B.非骨化性纖維瘤多見于脛骨、股骨和腓骨干骺端
C.非骨化性纖維瘤分為皮質型和髓腔型
D.纖維性骨皮質缺損多見于6~15歲兒童,可自愈
E.纖維性骨皮質缺損常多發(fā),對稱
F.纖維性骨皮質缺損呈囊狀或片狀,病變邊緣不清,無膨脹性骨殼
2.多項選擇題患者女,15歲,左小腿疼痛4年余。CT示左脛骨干偏上1/3處皮質下見沿長軸走行的串珠樣、膨脹性骨質破壞區(qū),其內密度不均,CT值約84HU,向內推壓鄰近骨髓腔,邊緣見弧形硬化,與正常髓腔分界清晰,鄰近皮質受侵并不均勻性變薄,骨皮質尚完整,未見中斷,病變上下范圍約9cm,周圍未見明顯骨膜反應及軟組織腫塊。該疾病在CT影像學表現方面包括()。
A.主要包括囊型和硬化型病變
B.囊型主要見于四肢骨
C.囊型表現為囊狀透明區(qū),皮質變薄,骨干可有膨脹,內有磨玻璃樣鈣化
D.囊周圍硬化,可因負重而引起病骨變形
E.硬化型多見于顱面骨和顱底骨
F.硬化型非一致性密度增高,在硬化區(qū)內有散的顆粒狀透亮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