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所謂喘即今之所謂氣促說文喘疾息也疾息謂息之疾者兩經(jīng)多以喘息對說正以喘為疾息息為平息故也勿作串說疾息正今之氣促而又非氣短之謂短氣者息不必促而其氣不足以息故不曰短息而曰短氣息促者氣不必短而其息不利于氣故脈經(jīng)或謂之息促而后世渾言之則遂曰氣促也今之所謂喘即古之所謂上氣鄭注周禮上氣逆氣也逆氣謂其逆在氣則不僅貴在息人之將死有張口抬肩而逆氣者此也淺者不識上氣謬目為喘由是今之喘重于古之喘數(shù)倍矣豈知此喘乃是氣逆茍非不治多有下之而愈者如咳逆葶藶瀉肺湯癥及外臺備急丸癥是也若疾息之喘是肺實所致宜用宣利如太陽麻黃湯癥是也古人分別之嚴原為治法設(shè)非可茍焉而已自二癥混而治法乖矣(莫枚士《研經(jīng)言·釋喘》)
撰寫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
翻譯: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yǎng)性之術(shù),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shù)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jié)度,舍去,輒愈。
許慎“六書”的定義各是什么?
至齊之得,猶磁石取鐵,以物相使。
翻譯:趙孟曰:“誰當良臣?”對曰:“主是謂矣。主相晉國,于今八年。晉國無亂,諸侯無闕,可謂良矣。和聞之,國之大臣,榮其寵祿,任其大節(jié),有菑禍興,而無改焉,必受其咎。
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數(shù)升而死。
翻譯: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夫行,本也;辭,從而生者也。茍見枝葉之詞,去本而末是務(wù),輒怒溢顏面,若將浼焉。
從《漢書·藝文志序》一文可知,西漢奉詔整理古代書籍的總負責人先后是:()
醫(yī)經(jīng)者,原人血脈、經(jīng)絡(luò)、骨髓、陰陽、表里,以起百病之本。
事母夫人也,時其節(jié)宣以忠養(yǎng)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