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武昌起義后全國有15省先后宣布獨立,各省先后擔任最高軍政長官(都督)者背景不盡相同,其中新軍將領13人,革命黨5人,咨議局議長3人,巡撫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練公所總參議1人。據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廣泛社會基礎
B、具有明顯的妥協性
C、屬于資產階級革命
D、屬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1912年3月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边@句話從根本上顛覆了的觀念是()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民者,國之本也;國者,君之本也”
C、“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
D、“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2.單項選擇題托克維爾認為:路易十六統(tǒng)治時期(1774年即位)是舊君主制(經濟)最繁榮的時期,何以繁榮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來?……而對于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有學者認為,近代中國也曾發(fā)生過類似情況,其中最符合材料中托克維爾觀點的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維新變法運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最新試題
在“共和革命百年”即將到來之際,著名學者楊天樹在《走出辛亥革命評價問題的困境》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下列各項最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24年8月孫中山指出“我們國民黨的民生主義,目的就是要把社會上的財源弄到平均,不過辦法不同”。當時孫中山所提的“辦法”主要是指()
題型:單項選擇題
有學者認為:“它的意義不同于中國歷史上常見的改朝換代,也不僅僅局限于趕跑了一個皇帝,而是從根本上動搖了大多數中國人的信仰……”這位學者所說的“它”是指()
題型:單項選擇題
老舍名劇《茶館》中的小人物李三有這么一段牢騷滿腹的對話:“哼,皇上沒啦,總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來改去,袁世凱還是要做皇上。袁世凱死后,天下大亂,今兒個打炮,明兒個關城,改良?我還是留著我的小辮兒,萬一把皇上改回來了呢!”這段文字表明當時()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列對下邊所示“同盟會黨員證”的釋讀,不準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