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參議院對于臨時大總統(tǒng),認為有謀叛行為時,得以總員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員三分之二以上可決彈劾之?!保ā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這一條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A.限制袁世凱
B.維護共和制
C.擴大內(nèi)閣權利
D.反對封建專制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引發(fā)“二次革命”的歷史事件是()
A.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B.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
C.袁世凱廢除《臨時約法》
D.袁世凱制造“宋教仁案”
2.單項選擇題清王朝統(tǒng)治的結束,表明中國()
A.封建統(tǒng)治的結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
C.君主立憲制度的破產(chǎn)
D.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最新試題
下表是1911年部分省在革命黨人領導下較早舉行起義并最終宣布獨立的情況。對其分析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24年8月孫中山指出“我們國民黨的民生主義,目的就是要把社會上的財源弄到平均,不過辦法不同”。當時孫中山所提的“辦法”主要是指()
題型:單項選擇題
有學者認為:“它的意義不同于中國歷史上常見的改朝換代,也不僅僅局限于趕跑了一個皇帝,而是從根本上動搖了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信仰……”這位學者所說的“它”是指()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下圖是1921年孫中山在《五權憲法》中為中國設計的政治構架圖:該政治構架的設計()①體現(xiàn)了“主權在民”的思想主張②反映了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③借鑒了近代美國民主政治的構想④體現(xiàn)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三大政策
題型:單項選擇題
學者馬勇的新著《1911年中國大革命》這樣論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這個事件的意義是結束了兩千年帝制,趕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現(xiàn)代化的起點”對于辛亥革命下列評價不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