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1912年5月,梁啟超在《中國立國大方針商榷書》中說:“今雖新政治之建設,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數千年來惡政治之巢穴,為國家進步之一大障礙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較前為寬,其機會較前為多,其用力較前為易……若我國民而終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則亦終不能行君主立憲政治?!边@一觀點主要表明()

A.君主立憲成為必然選擇
B.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C.清朝統(tǒng)治成為眾矢之的
D.民主共和已成為時代潮流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最新試題

除革命黨、諮議局、普通民眾之外,清廷軍隊,甚至是袁世凱的北洋部隊,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舉動。1911年12月10日,清朝駐荷蘭國代辦章申在給內閣的電報中說,“和(荷)報稱……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國建立共和國)”。這表明()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12年孫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負疚在躬,尚無以對我高皇帝在天之靈。邇者以全國軍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義,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與全國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無罪于我高皇帝?!痹撐谋举|體現出革命派()

題型:單項選擇題

1922年,孫中山說:“中華民國就像我的孩子,他現在有淹死的危險。……我向英國和美國求救,他們站在岸上嘲笑我。”為改變這種現狀,他其后的努力有()①實現國共合作②領導北伐戰(zhàn)爭③提出“新三民主義”④頒布《臨時約法》

題型:單項選擇題

學者馬勇的新著《1911年中國大革命》這樣論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這個事件的意義是結束了兩千年帝制,趕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現代化的起點”對于辛亥革命下列評價不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1787年美國憲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兩部文獻都()①頒布于資產階級革命時期;②受到啟蒙思想的影響;③是該國首部資產階級憲法;④有反封建的進步意義;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