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流動,從廣義上講,包括勞動力的轉移和人口遷徙等;從狹義上講,是指社會成員社會地位的變化,包括社會階級和階層結構的量變過程,也包括職業(yè)結構的變化。
材料一:16世紀的經濟大變動,為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提供了動力。又正是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為18世紀的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了基本的社會條件。
——據成德寧《17世紀英國的社會流動與結構變遷》
材料二:1864年美國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過了《鼓勵移民法》。由于美國采取了多種鼓勵自由移民的優(yōu)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斷地來到美國。據統(tǒng)計,在1850—1940年,大約6000萬人離開歐洲,其中約一半去了美國,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地區(qū)。
——據帕爾默《工業(yè)革命——變革世界的引擎》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出現新的國際移民浪潮,在20世紀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動之盛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聯合國的數字表明,全球移民總量從1965年的7500萬增長到1990年的1.2億。這一時期,移民的流向發(fā)生根本性逆轉,主流是發(fā)展中國家向發(fā)達國家移居。而勞動移民成為移民主體,其中高素質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移民成為突出現象,同時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難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為主體的廉價勞動力移民群體。
——據李其榮《經濟全球化與國際人口遷移》等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據估計,400年間,從非洲運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萬人,死于獵奴戰(zhàn)爭和販運途中的黑人,約為此數的5倍,整個奴隸貿易使非洲喪失的人口中,60%是運往美洲而損失和犧牲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
歐洲人向美洲輸出工業(yè)品,及其用工業(yè)品(從非洲)換來的黑人奴隸,在美洲換成白銀,再把這些白銀運往亞洲,換取亞洲的生絲、綢緞、棉布、瓷器、茶葉、香料、胡椒,運回歐洲。材料說明()
依據材料二分析,同陸上絲綢之路相比,海上絲綢之路有哪些相對突出的特點?有學者認為,在世界航海史上,歐洲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大于中國的絲綢之路。請結合史實說明該觀點的理由。
1500年,歐洲航海家卡布拉爾率遠征隊準備東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沖擊下離開了航道,結果漂流到南美洲東部,他登陸后宣布該地為本國領地,這位航海家應屬于()
綜合上述材料的觀點,分析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對19世紀40——60年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