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單向疊合板跨度大于4.0m時,距支座1/4跨范圍內
B.雙向疊合板短向跨度大于4.0m時,距四邊支座1/4短跨范圍內
C.懸挑疊合板
D.懸挑板的上部縱向受力鋼筋在相鄰疊合板的后澆混凝土錨固范圍內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后澆帶寬度不宜小于200mm
B.后澆帶兩側板底縱向受力鋼筋可在后澆帶中焊接、搭接連接、彎折錨固
C.當后澆帶兩側板底縱向受力鋼筋在后澆帶中彎折錨固時,疊合板厚度不應小于10d(d為彎折鋼筋直徑的較大值)
D.疊合板厚度不應小于120mm(d為彎折鋼筋直徑的較大值)
E.垂直于接縫的板底縱向受力鋼筋配置量宜按計算結果增大15%配置
A.桁架鋼筋應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
B.桁架鋼筋距板邊不應大于300mm,間距不宜大于600mm
C.桁架鋼筋弦桿鋼筋直徑不宜小于8mm,腹桿鋼筋直徑不應小于4mm
D.桁架鋼筋弦桿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15mm
E.桁架鋼筋弦桿鋼筋直徑不宜小于8mm,腹桿鋼筋直徑不應小于6mm
A.后澆帶寬度不宜小于200mm
B.后澆帶兩側板底縱向受力鋼筋可在后澆帶中焊接、搭接連接、彎折錨固
C.當后澆帶兩側板底縱向受力鋼筋在后澆帶中彎折錨固時,疊合板厚度不應小于10d,且不應小于120mm(d為彎折鋼筋直徑的較大值》
D.接縫處預制板側伸出的縱向受力鋼筋應在后澆混凝土疊合層內錨固,且錨固長度不應小于la
E.兩側鋼筋在接縫處重疊的長度不應小于10d,鋼筋彎折角度不應大于30°,彎折處沿接縫方向應配置不少于2根通長構造鋼筋,且直徑不應小于該方向預制板內鋼筋直徑
A.鋼筋骨架入模時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油污或者銹蝕
B.鋼筋骨架尺寸應準確,骨架吊裝時應采用多吊點的專用吊架,防止骨架產(chǎn)生變形
C.保護層墊塊宜采用塑料類墊塊,且應與鋼筋骨架或網(wǎng)片綁扎牢固,墊塊按梅花狀布置,間距滿足鋼筋限位及控制變形要求
D.應按預制構件設計制作圖安裝鋼筋連接套筒、拉結件、預埋件
E.鋼筋骨架或網(wǎng)片裝入模具后,應按設計圖紙要求對鋼筋位置、規(guī)格、間距、保護層厚度等進行檢查
A.套筒及外露鋼筋中心位置偏差+2mm/0mm
B.外露鋼筋伸出長度偏差+10mm/0mm
C.檢查套筒內腔及進出漿管路有無泥漿和雜物侵入:進出漿管的數(shù)量和位置符合要求
D.半灌漿套筒可用光照肉眼觀察;直管采用鋼棒探查
E.軟管彎曲管路用液體沖灌以出水狀況和壓力判斷,全灌漿套筒需用專用檢具
最新試題
預制混凝土樓板拉毛操作時間應根據(jù)()等因素綜合把控,過早拉毛會導致粗糙度降低,過晚會導致拉毛困難甚至影響混凝土表面強度。
預制樓梯脫模要求()。
預制墻體混凝土澆筑時應保證()不發(fā)生變形或者移位,如有偏差應采取措施及時糾正
預制墻體混凝土振搗時,振搗器宜采用(),混凝土振搗完成后應用機械抹平壓光。
降溫階段是構件的散熱過程()。
預制構件混凝土外加劑應按不同()分別存放,并有防止沉淀等措施。
低溫集中蒸養(yǎng)的優(yōu)點()。
預制構件有()的目的是為了在整個工程施工過程中,對構件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追溯的可能,明確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責任。
構件存放應符合下列要求()。
預制混凝土墻板中,砂中的哪些有害雜質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