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圖中,60°;N上甲、乙兩地相距11.1厘米,兩地的時差是2小時,則此圖的比例尺約為()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0千米
A.1:10000000
B.1:15000000
C.1:30000000
D.1:20000000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題。
若上述四地均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則正確說法是()
A.①地地處夏季風(fēng)迎風(fēng)坡
B.④地海拔最高
C.③地地處夏季風(fēng)迎風(fēng)坡
D.②地地處冬季風(fēng)迎風(fēng)坡
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題。
四幅圖中,反映地形起伏狀況最詳細(xì)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該圖示意某日晝夜分布狀況,陰影部分表示黑夜。讀圖回答下題。
此時,D地的地方時為()
A.12:00
B.15:00
C.18:00
D.21:00
該圖示意某日晝夜分布狀況,陰影部分表示黑夜。讀圖回答下題。
從C地出發(fā),依次過D、E、F地,再回到C地,其走向是()
A.先向正東走,再向正西走
B.先向東北走,再向西南走
C.先向東北走,再向東南走
D.先向西南走,再向東南走
該圖示意某日晝夜分布狀況,陰影部分表示黑夜。讀圖回答下題。
圖中N、B間的距離約為()
A.5000千米
B.10000千米
C.15000千米
D.20000千米
最新試題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緩的層狀紅色礫巖和砂巖,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寶塔狀、柱狀、峰林狀的地形。濕潤地區(qū)丹霞地貌(圖甲)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區(qū)丹霞地貌(圖乙)幾乎是“全裸”的,甚至變得“圓頭圓腦”。濕潤地區(qū)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圖中反映出眾多的島嶼和深入內(nèi)陸的狹長海灣,形成這種海岸的最主要原因是()
圖為某游客由北向南拍攝的一張風(fēng)積地貌景觀圖,與乙地相比,甲地()
下列四組巖石中,包含有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的一組巖石是()
與北美五大湖形成原因相似的地貌為()
地球表面物理風(fēng)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帶是()
長江三峽的主要成因是()
南極科考隊員在南極大陸表面發(fā)現(xiàn)冰面有許多洼地、線狀凹痕、壟狀起伏,凸起部分邊緣棱角分明,表面有窩狀凹坑(如圖所示)。這些冰面形態(tài)的形成原因,最主要是受()
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圖,P地區(qū)的地殼演化過程是()
讀“某大陸海岸變遷示意圖”,引起海岸變遷的主要外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