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建立了嗅覺藝術中心,舉辦首場香氣作品展,展示過去百年歷史上著名調香師的經(jīng)典作品,將香氣作為一種藝術品呈現(xiàn)給世人。該藝術中心之所以能夠將調香師調制的香氣作為藝術品,是因為調制的香氣()
①凝聚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滿足了主體的審美需要
②是主體按照審美需要制作的,具有使人愉悅的屬性
③是人腦加工和改造的產物,能滿足主體的客觀需要
④是人為的客體,不具備天然香氣所具有的物質屬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意識對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
B.意識活動促進了客觀事物的發(fā)展
C.意識活動總是依賴于人的生理活動
D.意識是人體生理活動的唯一機能
A.詩人的感受是主觀的,不具有客觀基礎
B.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C.審美活動不遵循認識的一般規(guī)律
D.意識活動根源于人腦

最新試題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感嘆道:“余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歷史上,洞庭湖的面積曾廣達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來,由于片面強調糧食生產,洞庭湖區(qū)大規(guī)模圍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積,造成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近些年,該地區(qū)逐步退耕還湖,尤其是1998年以來,政府投資70億元,進行綜合治理,洞庭湖面積擴大了1/5,湖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改善,除傳統(tǒng)種植業(yè)外,還發(fā)展了養(yǎng)殖業(yè)、加工業(yè)等,湖區(qū)居民收入明顯提高。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轉變,給我們什么哲學啟示?
近年來,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嚴重的氣候問題,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和健康安全。以低能耗、低消碳、低開支為核心,從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漸漸被人接受,低碳理念也漸漸深入人心;同時,低碳理念也催生了“低碳一族”,低碳生活方式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尚,這必將影響和改善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請運用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說明低碳生活方式成為新的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結合材料一,運用經(jīng)濟常識,分析核電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比較優(yōu)勢。
材料一近年來名人故里爭奪戰(zhàn)愈演愈烈,河北省臨城縣和正定縣之間就圍繞三國名將趙云故里展開激烈的交鋒,而新《三國》的炒作與熱播更是助推了兩地的交惡。兩地都自詡“趙云故里”,卻都沒有“名人故里”最具核心價值的文化設施——名人故居。2010年起,兩地均耗巨資啟動“趙云故居”等項目。2010年4月,正定縣還高調舉辦“趙云故里”公祭大典。材料二2010年7月15日,紹興舉行慶典,紀念建城2500年。一葉烏篷,漂過二千五百年的滄桑;百轉河渠,流動大禹治水的英名;幾代文豪,傳揚著古越文化的精致肌理;黃酒社戲,演繹著尋常巷陌的風俗百態(tài)。而伴隨著越王城保護整合工程的完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越王精神將歷久彌新地融入紹興的歷史文脈中。歷史留給紹興豐厚的文化遺產,文化遺產保護也給紹興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成就了“江南風情看紹興、江南古城看紹興、江南文化看紹興”的旅游品牌。紹興,因歷史文化顯示出深厚的底蘊,也借歷史文化催生勃勃的生機。運用所學的唯物論知識,評析兩則材料中各地對待歷史文化遺產的做法
從辯證唯物論角度說明分配思想的不斷更新和發(fā)展,是如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