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閱讀《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實錄(節(jié)選),回答問題。師:鄭伯當時沒采取軍事抵抗的手段來解除危難,而是聽取佚之狐的意見,運用游說敵軍主帥的方式。但當鄭伯去請燭之武時,燭之武很快答應了嗎?生1:沒有,因為他有突出的才能卻沒有被重用。師:請同學們朗讀第二段的對話,揣摩人物的心情。(全班同學自由朗讀第二段。然后教師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朗讀文中鄭伯、佚之狐、燭之武的對話,但是感情把握不到位)師:請你們說說自己朗讀角色的心情。生2:佚之狐很恭敬。生3:鄭伯很誠懇,表達出真誠的歉意。生4:燭之武心里不滿,覺得自己的才華被埋沒,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全是因為君王的過錯,所以他表現(xiàn)出很委屈。以下對這段教學實錄片段評析錯誤的一項是()。

A.教師組織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燭之武這一人物形象時,忽略了結合文本來點撥
B.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文言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不能采用學生閱讀的方式,而應該由教師負責閱讀,學生負責解析理解
C.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顯然這位教師要沒能幫助學生建立文本和學生之間的有效對話,不能使學生的思維自然地進入到文本深處與文本、與作者展開真誠對話
D.分析人物形象時,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去捕捉人物語言背后隱含的信息,從而使學生的理解停留在感知的淺層,始終沒能走進人物的內心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2.單項選擇題閱讀口語交際課“采訪”的教學反思(節(jié)選),按要求答題。(括號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A]第一次上口語交際課,我參考了很多資料,結合單元重點和學生現(xiàn)狀,確定了教學方案。([B]為了營造“答記者問”的口語交際情境,我選取了六位學生做“發(fā)言人”,介紹學習經驗,其他學生扮演“記者”,采訪“發(fā)言人”。)所有學生都寫出參與這次活動的體會。([C]課堂上,六位“發(fā)言人”的經驗介紹得很精彩,“,小記者”們提問也很積極。)第二天收完作業(yè),連平時最調皮的學生都寫了滿滿一頁,內容也很充實。這次課學生既交流了學習經驗,又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我心里很是得意。([D]晚自習時,我跟學習委員聊天。她說昨天的課很有趣,不過大部分同學都喜歡就另外的話題進行采訪,比如兒童輟學現(xiàn)象,中學生早戀問題等等。)我突然意識到,我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不夠開放,只是在形式上給了學生空間。下一次,我應該讓學生一起來設計口語交際的學習內容。對括號部分的分析,不準確的是()。

A.教材要求和學情都是設計教學方案的重要依據(jù)
B.整個學習活動的設計具體、完整,具有可操作性
C.活動化的教學有效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D.教學內容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應該由學生來確定

3.單項選擇題以下是一位教師教學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的思路:第一步:讀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第二步:請學生看課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進行自主選擇學習。(1)憑想象分組表演焦母回絕仲卿、蘭芝辭別婆婆及小姑子,蘭芝和仲卿分手時立誓、蘭芝和仲卿訣別的情景;(2)喜歡畫畫的同學為“精妙世無雙”的蘭芝畫一幅畫像,為課文的每一個部分畫一幅插圖畫;(3)喜歡音樂的學生到電腦前點擊適合表現(xiàn)傷感愛情的樂曲,并配樂朗讀。第四步:學生總結收獲,并在聽錄音朗誦《孔雀東南飛》中結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以下對這個教學過程的綜合評述有誤的一項是()。

A.這位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創(chuàng)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積極倡導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B.讀完詩歌后即讓學生看課文情景的投影,替代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學生個性想象,使學生的思維定格在畫面上,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C.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分別以表演、畫畫、配樂朗誦等形式學習《水調歌頭》,體現(xiàn)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
D.該堂課采用形式多樣的內容進行教學,氣氛活躍,進行了學科之間的整合,無一處弊端

4.單項選擇題閱讀《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實錄片段,回答后面的問題。教師板書“我來遲了”,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王熙鳳偏偏就來遲了?師:“我來遲了”是王熙鳳說的話。王熙鳳在賈府中是一個活躍分子,賈府中的重大活動她都必定到場,積極參與其中。今天老祖宗的“心肝肉”從遠遠的揚州來了,大家都迎接來了,為什么偏偏她就來遲了呢?生1:王熙鳳在賈府中是實權性人物,事務纏身,來遲了可以理解。生2:任何事情都有偶然性,來遲;事出偶然。生3:這是王熙鳳出場與眾不同之處--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生4:王熙鳳以“我來遲了”出場,這是曹雪芹的特意安排,獨具匠心。教師感到生3、生4的發(fā)言已經點到了問題的要害之處,就插畫把問題轉入到第二輪討論:“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特意安排,獨具匠心”。師:說得好!下邊我們就探究一下好在哪里。生5: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在這個禮儀顯赫之家,等級是非常分明的,她一定先拜見外祖母,然后擺件大舅母、二舅母,與他們見面敘情。即使在平輩中,還有珠大嫂子在前。如果王熙鳳夾在其中,勢必只能充當一個小配角。然而她又是一個好出風頭、不安分守己的人物,這怎么能突出她的特殊身份、特殊地位和個性特征呢?(這位男生的發(fā)言獲得全班熱烈的掌聲)生6:如果把王熙鳳當做主角來寫,而把賈母等老一輩放在一邊,那么就會違背賈府的禮數(shù),既不合情,也不合理。生7:“我來遲了”是王熙鳳在后院笑著說出來的。有賈母在,連邢夫人、王夫人都是屏氣斂聲道德,而王熙鳳卻可以大喊大叫,“放誕無禮”,這說明她是有靠山的,有恃無恐,是一個有特殊地位、特殊身份的人物。對以教學實錄片段中學生的回答的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生1、生2的回答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說明二人對王熙鳳這個人物的形象特征沒有理解
B.生3、生4的回答是從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的角度給出的答案
C.生5、生6、生7、生8的回答都是從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表現(xiàn)的必然性的角度給出的答案
D.以上片段中學生的解讀表明了學生既感受到了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又體會和理解了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可謂一舉兩得

5.單項選擇題下面是一位教師有關《鴻門宴》一課的教學流程,閱讀并回答問題。(1)教師播放歌曲《霸王別姬》,學生聽后談感受。教師播放歌曲,學生聽歌曲,然后談感受。生:氣勢磅礴,情意纏綿。生:有一種悲壯美。(2)教師介紹“鴻門宴”發(fā)生的歷史背景--楚漢戰(zhàn)爭。(3)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導致項羽兵敗垓下的原因。學生默讀課文,把握項羽的性格特點。教師歸納并板書:妄自尊大,看不到潛伏的危機,自矜功伐--項羽兵敗垓下之因:性格缺陷使然。所以,項羽的悲劇是“性格悲劇”。(4)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劉邦、項羽、張良、范增、項伯、樊噲等人物形象。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找出描寫相關人物的語句。學生分兩大組分別討論劉邦陣營、項羽陣營中各自的人物形象。學生陳述觀點。教師歸納板書。(5)教師引用項羽所歌“時不利兮騅不逝”、所嘆“此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組織學生探究項羽兵敗的真正原因。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陳述討論結果。教師歸納: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6)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以下對這則教學過程評析中,錯誤的一項是()。

A.設計了三個問題(3)(4)(5)來分析并把握人物形象,三個“問題”都涉及對項羽性格的分析和對項羽人物形象的評價,存在重復問題
B.采用了“引入·激趣-初讀·解決文言基礎知識-再讀·把握文本內容-品讀·評析人物形象-結語·勵志(或布置作業(yè))”的教學程序,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合理
C.“結語”僅僅是對學生討論和討論結果的評價,而且其評價表面上看是尊重了學生主體和對文本理解的多元,但實質上卻難以切中肯綮,顯得蒼白無力
D.這則教學過程將重難點鎖定在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評價上,準確恰當?shù)刈プ×苏n文的重難點

最新試題

某選修教材中有“新聞閱讀與實踐”單元,教師準備從單元選文中《目擊楊利偉飛天歸來》人手,聯(lián)系單元中的其他新聞作品如《劉翔勇奪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男子60米欄冠軍》進行閱讀,通過讓學生練習寫作新聞,完成對“博觀約取、簡潔真實”這一新聞特點的掌握。該教學設計的特點不包括()

題型:單項選擇題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增強文化意識,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xiàn)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边@一能力發(fā)展要求側重達成的課程目標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設”中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因具有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性、引發(fā)學習動機、激活學生思維的優(yōu)點,已經逐漸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于是有些教師就錯誤地以為合作學習使用得越多越好,課堂上合作學習到處可見。只要教師一提出問題,就讓學生開始分組合作學習。如在教授《寬容序言》一課時,一位教師設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一是了解課文大意。概括主要內容;二是從文中找出描寫人物的有關語句,感受其形象特點,理解深層的含義。由于第一個問題比較淺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閱讀獨立解決,根本不需要討論,讓學生合作學習反而是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第二個問題學生大多能參與討論,但在大組交流時只有一個小組的代表匯報,沒有一個學生提出異議,可見參與討論的學生并不多,討論的質量也不高,這樣的合作學習不要也罷。對上述觀點分析不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學習完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后,學生對修辭手法的使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常見修辭手法的使用手法及其效果,以下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在學習選自《左傳》的《燭之武退秦師》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課下閱讀讀本上的選自《左傳》的《重耳之亡》,或者通過其他渠道(校圖書館、家庭藏書、網絡……)獲得的關于春秋五霸的文言傳記文,在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粗通文意的基礎上思考:這些春秋霸主或與其相關的歷史人物給了我們怎樣的人生啟示?先形成文字,小組內交流,然后每組選出兩名優(yōu)秀代表,在課堂上脫稿交流.再將交流資料匯編成冊,供全班同學課下閱讀。這是某位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燭之武退秦師》一課時的教學拓展設計,以下對其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教師在講授完《莊暴見孟子》中“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中“乎”字的用法后,為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又為其舉了以下例子,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在上課時,幾只蝴蝶飛進了教室中,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于漪老師是這樣處理的:她首先讓學生把蝴蝶趕走.然后讓學生以“蝴蝶飛進教師”為題打一詞牌名。同學們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于漪老師給出了答案:…蝶戀花’呀,因為你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在同學們會意的笑聲中.于漪老師又開始了她的講課。對以上教學案例分析不恰當?shù)氖牵ǎ?/p>

題型:單項選擇題

在閱讀完高中選修課文《橋邊的老人》后,有學生向老師反映對海明威的小說很感興趣,讓老師推薦幾部海明威的其他小說。以下老師的推薦不能滿足學生要求的一項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某選修教材設置了“語言的藝術”選讀專題,這一專題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選修系列中所屬的系列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某教師選擇羅森塔爾的《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開設選修課程,這一課程屬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選修系列中的()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