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1961年,赫魯曉夫在同美國記者談話時說:“如果美國和蘇聯(lián)之間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們之間建立了和平合作的關系,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有助于加強世界和平。”這段話實質(zhì)上反映了()。
A.美蘇軍事角逐勢均力敵
B.美蘇開始由對抗走向?qū)υ?br />
C.蘇聯(lián)試圖同美國合作主宰世界
D.蘇聯(lián)積極謀求世界和平穩(wěn)定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單項選擇題1964年第二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綱領指出:“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是國際緊張局勢和沖突的一個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腦會議號召不結盟國家要“通過有效行使反對霸權的國家主權來鞏固它們的獨立”“拒絕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壓力”。材料強調(diào)不結盟運動國家()。
A.把斗爭矛頭主要指向了霸權主義的美國
B.不滿美、蘇兩國對第三世界的激烈爭奪
C.從反帝、反殖發(fā)展到反對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
D.認識到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與爭取國家獨立的重要性
2.單項選擇題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一次演說中強調(diào):“西歐……是美國非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同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我們甚至連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那種挑戰(zhàn)。”西歐成為“美國非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的主要原因是()。
A.雅爾塔體系的形成
B.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C.一體化進程的推動
D.歐洲聯(lián)盟的成立和擴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反法西斯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在于()。
題型:單項選擇題
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寫道:“在20世紀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務發(fā)生了結構性的變化?!边@里的“結構性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
題型:單項選擇題
“4月9日會議即將結束時,身為軍械部科學顧問的韋伯倫教授一言九鼎,猛然起身,對阿伯丁試炮場負責人大聲說:‘西蒙,給戈德斯坦這筆經(jīng)費!’”說完這句話,韋伯倫立即轉身向大門外走去,戲劇性地決定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命運。對這段描述的理解正確的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之后,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
“一切生活現(xiàn)象皆是由上帝設定的,而如果他賜予某個選民獲利的機緣,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應服從上帝的召喚。……你需為上帝而辛勞致富,但不可為肉體、罪孽而如此。”持這種觀點的人最有可能是()。
題型:單項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