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后一課》的第一個教時,學生已經預讀課文,了解過課文中故事的背景。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閱讀,思考。(15分鐘)思考題:韓麥爾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要求:閱讀全文。綜合全文內容,根據(jù)思考題表達見解。自讀課文15分鐘,并擬出發(fā)言要點。(學生活動)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討論,朗讀。(30分鐘)(1)學生發(fā)言,認為韓麥爾先生:①是一個可憐的人;②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③是一個嚴厲的人;④是一個普通的人;⑤是一個溫和而嚴肅的人;⑥是一個有勇氣的人;⑦是一個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個愛國的人;⑨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2)教師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在討論中重點放在第③種"見解"。結合討論,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3)討論,點撥。作者為什么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英雄",而是讓他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xiàn)?教師點撥:正因為普通,韓麥爾先生才能夠代表千萬的法國人,他那熱烈深沉的愛國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國大眾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小說所表現(xiàn)的情感成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問題:試分析上述教學設計和實施體現(xiàn)了哪些教學原則?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以下心理學家不屬于認知心理學派的是()。
人們常利用順口溜、歌訣等來幫助自己記憶一些材料,這種記憶方法是()。
在發(fā)現(xiàn)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
在教學中講授“果實”概念時,既選用可食用的,又選擇不可食用的(如棉籽),這樣有利于學生準確地掌握“果實”概念,這運用了()。
有人記憶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時,聯(lián)想為“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產階級嗚嗚地哭”,這是使用了()。
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利用多樣化的復習方式鞏固知識的學習策略屬于()。
根據(jù)強化的目的和性質,強化可分為()。
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的記憶策略。
看見路上的垃圾后繞道走開,這種行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