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遠離高溫和不通氣環(huán)境,迅速降溫
B.輸液
C.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D.按摩四肢
E.冰水、乙醇等擦浴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
B.散熱障礙
C.產熱過多
D.體內熱積蓄過度
E.外環(huán)境高溫、高濕所致
A.可行清宮術,找到出血的原因及病灶
B.如為切口愈合不良,可等待其自然愈合
C.如為切口感染,均應行子宮切除術,去除感染灶
D.可予輸血、抗感染治療
E.根據病人出血量、感染程度、有無生育要求綜合制定治療方案
A.胎盤殘留
B.蛻膜殘留
C.子宮胎盤附著面感染或復舊不全
D.剖宮產術后子宮傷口裂開
E.活動少以致惡露不能排出
A.2~24小時
B.24小時后
C.42天以后
D.1周后
E.2周后
A.厭氧性鏈球菌
B.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C.金葡菌
D.大腸埃希菌
E.肺炎鏈球菌
最新試題
常和厭氧菌一起引起混合感染的致病菌應是()
產褥期抑郁癥發(fā)生在產后()
正常分娩后1個月,產婦突然流血半天,其量為月經量,血壓14.7/9.3kPa(110/70mmHg)。1個月前在某院分娩,產后發(fā)熱,產后2周惡露即凈。最佳的處理方法是()
產褥中暑的發(fā)病機制為()
晚期產后出血的常見原因,不恰當的是()
產褥感染的病原體主要來源于()
晚期產后出血發(fā)生在產后10天左右的原因可能為()
某女,第1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12h,胎頭吸引術助產分娩,產后出血不多。產后1周,體溫波動于37~38℃。查體:兩乳微脹,無腫塊,宮底臍下2cm,輕壓痛,惡露為血性、量多、有臭味,會陰切開傷口已愈合。最可能的診斷是()
易對青霉素耐藥的致病菌應是()
晚期產后出血發(fā)生在產后1周內的原因可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