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減少了基牙所受的扭力,也減少了牙槽嵴的負擔
B.減少了基牙所受的扭力,但增加了牙槽嵴的負擔
C.增加了基牙所受的扭力,也增加了牙槽嵴的負擔
D.增加了基牙所受的扭力,但減少了牙槽嵴的負擔
E.對基牙所受的扭力和牙槽嵴的負擔均無影響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防止基托下沉
B.減少牙槽嵴受力
C.減少基牙受力
D.增強義齒固位
E.防止食物嵌塞
A.肝炎
B.牙周病
C.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
D.癲癇
E.高血壓
A.止于上前牙舌隆突上
B.止于上前牙舌側齦緣
C.離開上前牙舌側齦緣3mm
D.離開上前牙舌側齦緣6mm
E.離開上前牙舌側齦緣8mm
A.厚度為1.0~1.5mm
B.前磨牙頰舌徑的1/2
C.磨牙頰舌徑的1/3
D.前磨牙近遠中徑的1/2
E.磨牙近遠中徑的1/4
A.防止義齒向脫位
B.對抗側向力,防止義齒擺動
C.平衡作用,防止義齒旋轉(zhuǎn)
D.支持作用,防止義齒下沉
E.分散力,減輕負荷
最新試題
下面哪項缺損適合采用平均倒凹法確定就位道()
患者戴下頜義齒后,出現(xiàn)咬舌現(xiàn)象,分析原因是()
關于覆蓋義齒敘述錯誤的是()
患者牙冠折,牙冠缺損1/4,未露髓,金屬烤瓷冠修復。粘固2個月后出現(xiàn)自發(fā)痛,冷熱刺激加重。最可能的原因是()
Ⅱ型觀測線基牙的倒凹區(qū)在()
患者,男,56歲,右上5缺失,右上6松動Ⅰ度,無牙體疾患,無傾斜扭轉(zhuǎn),X線顯示牙槽骨水平吸收,根分叉區(qū)未破壞。右上347健康。行雙端固定橋修復,正確的處理是()
全冠粘結時,應選用()
患者,女,43歲,上頜24缺失,間隙較小。135牙體、牙周組織健康,排列正常。下頜3到3為可摘局部義齒修復。欲行固定義齒修復上頜24,合理的設計是()
口腔醫(yī)師囑某患者下頜自然閉合到與上頜牙齒接觸,并緊咬,口內(nèi)檢查見所有牙都保持接觸,試問此時這個患者下頜所處的位置是()
患者右下6缺失,1年前行雙端固定橋修復。右下5出現(xiàn)咬合不適,X線片顯示根尖暗影,查右下5叩(±),牙周檢查無明顯異常。最可能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