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層
B.2層
C.3層
D.4層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液化
B.不液化
C.不能判定
A.13
B.20
C.27
D.40
A.0
B.1/3
C.2/3
D.1
A.0.1s
B.0.2s
C.0.4s
D.0.8s
A.0.33s
B.0.43s
C.0.53s
D.0.63s
最新試題
某建筑場地的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3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覆蓋層厚度為20m,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度為245m/s,結構自振周期為0.5s,阻尼比為0.04。試問:在計算水平地震作用時,相應于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接近下列()項。()
某建筑場地如表12.2.2所示,擬建7層丙類建筑,高度為22m。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作答。試問:確定該建筑場地類別為下列()項。
當測點1的實際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為9;測點2的實際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為13時,單樁豎向抗震承載力特征值R(kN)最接近下列()項。
確定液化判別的深度范圍為()。
進行第一個階段設計時地震影響系數(shù)應?。ǎ?/p>
當計算罕遇地震作用時,該結構的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α與下列()項最接近。
某建筑的低承臺群樁基礎存在液化土層,若打樁前該液化土層的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為10擊,打入擊式預制樁的面積置換率為4.3%。試問:打樁后樁間土的標準貫入試驗錘擊鼓(擊)最接近下列()項。
確定液化判別的深度為()。
該場地的液化等級為()。
某7層高度23m的一般民用框架結構房屋,其柱下獨立基礎的基礎埋深為2.0m,地下水位距地表1.0m,建于8度抗震設防區(qū)(0.2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工程地質(zhì)分布情況:地下0~8m粉土,黏粒含量為13.2%;8~22m細砂。現(xiàn)場標準貫入實驗測得:深度10m處,N=14(臨界值N=18);深度12m處,Ni=16(臨界值N=20),深度15m,Ni=18(臨界值N=23)。試問:該場地土的液化指數(shù)I最接近于下列()項。